从投资者结构看,中国股市是再明显不过的“散户市”,但如果散户都被机构牵着鼻子走,那么这究竟又是谁的市场?昨天,有一则令小散们眼睛发亮的消息:二季度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同时被披露的还有基金二季度青睐的重仓股。
抛开基金们过往踏空与被套的传奇经历,在如此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中,如果哪家基金愣是捂着半年都不加仓,那也真算得上极品。事实上,早在一季度终了时,基金开始大举加仓的消息就曾见诸报端,只不过这一次,仓位又创出了新高。
对于不断刷出的新高该如何理解呢?最直观的感受是,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已极度膨胀,这或许是个有用的信号。无论在哪一个市场,信心和人气都是吹高股价和繁荣市场的燃料。而被点名道姓的重仓行业和个股无疑也是极具价值,但恐怕这种价值只能局限在谨慎分析与判断的层面,而绝不该像捡到宝贝一样,一一搬到自己的仓位上。如果人人都在议论一只股票,那它变成垃圾的概率就太大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市场在特别低和特别高的时候,我是知道的。其他时候我也不知道。”而他似乎也乐意向公众坦白自己看好的行业和看好的个股,甚至会高调宣布自己刚刚买进了哪只股票。但问题的关键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他会在什么时候卖出这只股票。
基金动向当然对判断市场走向和热点颇为重要,偏偏有许多散户喜欢跑岔了路,被消息牵着鼻子走,恨不得把所谓重仓股全部吃进。也不琢磨琢磨,在仓位和股价都特别高的时候,如果不调仓,市场怎么炒得起来?很有可能,借着你愣头愣脑地冲进去,人家就拔腿跑路了。
□马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