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大霄:3000点关口要多一份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04:3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蔡宗琦

  从1664点一路高歌至今,A股近期在2900点的位置来回震荡,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此轮上涨是否已经接近尾声。对此,中国证券报专访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他曾多次在股市敏感时点在本报发表署名文章:2007年6000点时提出“A股长期估值顶部可能已经形成”,2009年2月撰文指出“A股市场融冰之旅已经启程”。对于未来走势,他旗帜鲜明地表示,如果说6124点需要淡泊、1664点需要勇气,那么即将到来的3000点则需要坚持。

  中国证券报:您在今年2月份提出融冰之旅已经启程、仍然处在纠错性上涨阶段的判断,目前几乎所有板块均轮涨一遍,市场纠错上涨到2900点,您是否仍认为股市会继续融冰?如何看待下半年IPO逐步推出及工行等大盘股解禁的到来?

  李大霄:毫无疑问,从1664点以来的融冰之旅会继续,我有六个依据: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扬,由于资金成本下降,房地产、股票和商品三大块的价格上涨基础比较牢固;二是1664点是金融危机导致的低点,这使得很多资产价格像压缩饼干一样被压缩得很厉害,只要有一点点催化剂,资产价格就会膨胀起来,而目前正处于这个膨胀过程中,严重泡沫并没有出现;三是影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解禁股,这个担忧部分被国有股份转持给弱化了,就算不转持,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解禁股已经有从单向卖出变成双向有增有减的趋势;四是看好全流通的格局,2009年73%的股票已经开始全流通,这在我国19年的股票历史上是首次。全流通市场与以前的市场相比有本质区别,股民和上市公司利益一致化,由两条战壕变成一条的合力是巨大的,财务调控的空间也是巨大的;五是救市政策支持,从社保基金、汇金公司也好,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发行也好,种种迹象表明政策在调控,而且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六是支持我这么坚定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不出股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投资的胜算一定很高,这也许是我和其他研究者考虑问题出发点不一样的地方。

  至于IPO的影响,我们把思维转过来看,IPO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以后会有大盘股出来,这对股市也许是个好事。股市就像一个人,原本没有营养只能在医院躺着,靠输液存活,现在终于能下床吃饭了,三金药业就是他吃的第一碗饭,而中建就是五碗饭的量,这说明我们的股市是个健康的人。而下半年工行、中行的大盘股解禁也是一个大利好,将来上市公司股东和流通股东站在同一战线是一个多大的利好!所以我判断,我们仍处在融冰的过程之中,从1664点上涨了1300点不是头。

  中国证券报:有专家认为,目前股市大部分投资机会已经兑现,并存在结构性泡沫,您如何看待?投资者应如何操作?

  李大霄:股市投资的机会仍然存在。我这么乐观是因为目前我们遇到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级别之大,下一次再遭遇,可能是数十年后的事情。金融危机带来的股市最低点在1664点已经出现,将来就算实体经济没有转暖,就像核弹的第二波、第三波冲击会逐渐减缓一样,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将来只是一个“衰和竭”的过程,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如第一波冲击带来的恐慌大。

  此前,前期低点的资产价格太便宜,投资者可以拿很长时间,用投资的眼光来跟随市场,现在我也没有看到哪个大师在出手卖股票,巴菲特和李嘉诚都并没有抛出股票,仍在乐呵呵等着数钱。今年以来港股的投资机会并不亚于A股,而A股原本领涨全球市场,现在虽然没有大幅度领涨,但表现得更为坚挺,在匀速地增长。

  所以我判断,把时间放长远一点,1664点播下的种子可以带来很丰厚的回报,危机就是机会。没有金融危机,哪有这么便宜的股票摆在全球投资者面前,我们需要一点勇气。我以前说,6124点需要淡泊,1664点需要勇气,那么在3000点的时候我们需要坚持,仓位轻的投资者需要寻找机会改正错误。

  未来我认为投资机会有3个,一是封闭式基金,二是B股,三是QDII。A股市场我原来看好的是“五朵金花”,金融、地产、煤炭、有色、航运,而在目前的点位下,看好新三朵:造纸、钢铁、消费。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第一轮上涨最快的是前面的五朵,房价等价格已经快速上涨。但市场走势会慢慢从以前的强进攻型,转化为后面阶段价格缓慢修复的趋势,现在钢铁价格、纸价和消费品价格没有大的涨幅,但在将来会慢慢修复。

  中国证券报:很多人认为此轮上涨由流动性推动,您认为货币政策是否有可能微调,流动性充裕的情况能否持续?

  李大霄:现在的政策大环境依然是维持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还没有进行调整的迹象,流动性充裕的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此外,从经济恢复角度来看,我判断资金已经进入实体经济,钱已经明显流入房地产和汽车等领域,并慢慢会传导到下游行业,这些消费需求会聚集起来,加上利率水平依然较低,将给企业投资带来实实在在的终端需求。我判断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的贡献将占到70%的比重,由此可见,下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会逐步回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