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转身:打新股不如买好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2:05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薛玉敏)随着IPO重启时间临近,机构投资者正在变得越来越谨慎。

  《投资者报》记者6月中旬采访获悉,大部分私募和公募基金最近都在减仓,开始将资金撤离二级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举是为了打新股做准备。

  “由于IPO新规让机构的申购规模受限,因此,机构推动新股价格高企的动力会减弱,新股收益可能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跌破发行价的可能。”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贵银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我不打算打新股。据我所知,很多私募朋友也没有准备申购新股。”

  世纪证券北京一家营业部的交易部经理也对记者表示,他所在的营业部客户对于打新股的热情也不高。

  他透露,自己近期对散户投资者的建议是:“打新股收益还不如在二级市场持有像银行、券商等估值低的板块。这些板块还有上涨空间。”

  IPO重启前多谨慎

  记者注意到,担忧IPO重启会给股市带来冲击是近期机构表现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琢认为,IPO重启将影响市场供求,同时,会对投资者造成实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大市场震荡风险。

  她指出,从历史情况看,IPO重启短期确实会给市场造成压力。即使是在宏观经济景气、市场估值处于低位的2006年大牛市初期,IPO重启后一个月的时间内上证指数仍然小幅下跌了10%。

  “当前的股指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高点,面临调整的风险在加大,这也是近期机构谨慎的一个原因。”华泰证券研究员陈金仁补充说。

  除了券商,基金对于目前市场看法也相对谨慎。申万巴黎基金认为,目前股指的涨幅已相对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短期市场走势可能会因为IPO重启、美元指数反弹、估值压力等因素触发一定的调整。

  在海富通股票型基金经理陈绍胜看来,上证综指上涨到2800点已经超出预期,市场达到高位且较“狂热”,或许IPO近期重启,就意在通过股票供给来调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机构对市场的短期走势较谨慎,但对中长期走势仍然看好。陈金仁告诉记者,刚刚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较快,好于预期,再加上流动性充裕,中长期股市仍然有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

  机构纷纷减仓

  出于对市场走势谨慎的判断,部分私募和公募基金开始减仓。

  一个月前,就开始半仓操作的周贵银如今仍然保持着相对低的仓位。他认为,市场继续做多的理由已经不充分,各板块都轮番炒作过,找不到继续上涨的逻辑。尽管指数在上涨,但赚钱效应在减弱,市场选择做空的理由很充分。

  私募界坚定的看多派——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近期也已将仓位从近乎满仓降至80%左右。

  比私募基金减仓更普遍的是,公募基金6月初的仓位延续了5月中下旬开始的下降趋势。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6月11日的测算,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02%,比前周下降1.48%;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9.36%,相比前周大幅下降2.22%;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59.89%,相比前周下降2.1%。

  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0.27%,扣除被动增仓效应后,偏股和配置两类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3%。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由于6月上旬大盘蓝筹板块出现分化,使得基金出现较为一致的减仓行为,但它们在减仓时机的把握上略有差异,相当部分基金选择在大盘冲高后减仓,部分基金选择在后期调整下跌中减仓,这说明,IPO重启对机构信心的冲击比想像中要大。

  打新股目前遇冷

  尽管很多机构采取了减仓或清仓等操作方式,手中握有大量现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在为打新股提前做布局。部分机构并不看好打新股收益。

  私募基金——海富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就不打新股。他告诉记者,“不打算打新股,而且在过去也几乎没有参与过新股申购。”

  在他看来,虽然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申购利益有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方向,但由于资金规模小,中小投资者打一年也不一定能中签。

  “中签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运气成分,即使像私募这样的资金量,申购新股也是靠运气。作为阳光私募,我们还需要追求阶段性的收益,打新股的收益不能持久。”赵哲强调。

  周贵银也没有计划申购新股。这一是因为中签率很低,不能把大把的资金耗在打新股上,“如果股市回调,二级市场的投资价值还是挺大”;另外是因为打新股的风险会加大,有可能新股一开盘就跌破发行价。

  此外,不想打新股的第三个原因是收益可能没有以前高。周贵银认为,由于散户中签率高,可能会让更多的筹码集中到散户手中,如果让数十万个人一起去拉升股价,显然不现实。同样的道理,申购资金受限的机构很难有此前的动力去拉抬新股价格。

  申万巴黎基金也认为,IPO网上、网下分开以及单个账户设上限,从理论上能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但是,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在杜绝机构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同时,也意味着“无风险套利机会”的消失,即以往的“新股不败神话”将会打破,新股中签不再意味着一定赚钱。

  当然,也有分析师不认同上述私募和公募基金的看法。银河证券分析师张琢就认为,申购新股相比留在二级市场赚取的利润要多,风险要低。

  “毕竟股指经过大幅反弹后面临阶段性调整,将部分或全部资金转移到一级半市场中可以规避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