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张炜
平安与深发展间的并购“绯闻”,在本周有了比较明朗的说法。两家上市公司均已停牌,等待深发展在13日前公布重大事项。据本周二传出的消息称,通过先增发、后收购的方式,平安将分三步走实现控股深发展。此举意味着平安与深发展的联姻,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一大突破。
这称得上是一笔两厢情愿的交易。一方面,新桥投资的退出并不让市场感到意外。深发展董事长纽曼早有表态:“新桥作为一家私募基金迟早要退出深发展”。更何况市场盛传新桥投资的母公司TPL遭遇现金困境。
另一方面,平安一心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对银行业务情有独钟。通过并购方式,平安目前旗下已有平安银行,但深发展的规模远大于平安银行,对平安极具吸引力。2008年底,平安银行总资产为1459.23亿元,而深发展总资产是4744.40亿元。更重要的是网点资源,平安银行的网点在北京还是空白,而深发展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有近300个网点。拿上海来比较,平安银行的网点数为6个,深发展则有27个。通过深发展的网点资源,平安的银行业务将能拓展到北京、重庆、天津、山东等地,这些都是平安银行尚未涉足的地区。可见,平安入主深发展,是其做大银行业务的一条捷径。
平安入主深发展,不会重蹈其投资富通集团失败的覆辙。有的投资者对平安大手笔跨行业投资“心有余悸”,但是,深发展不是富通集团,境内收购银行与境外参股银行也是两码事,所处的环境与风险有很大差别。平安与深发展均是深圳本地“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两家的整合比其他异地机构入主深发展更有“地利”优势。随着近年平安致力于发展银行业务,交叉销售已被公认为平安的一个卖点,其交叉销售逐步从产寿险扩大至银行、证券等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银行与保险的渠道销售资源,提高综合服务,平安已经有了不少经验。
从时机上说,平安不会再像参股富通集团那样高位被套。深发展曾于2007年11月与宝钢集团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宝钢集团定向增发1.2亿股股份用于补充资本金。然而,随着股市从6124点跌落,深发展的股价从40多元一度“缩水”高达近四分之三,双方由于增发价格问题而不得不分手。相对于宝钢集团当初准备入股的35.15元,如今的深发展虽然反弹后的股价翻番,但还是便宜不少。业界估计,平安入股深发展有可能采取宝钢拟实施的定向增发定价方式,即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计算,约为每股16.22元。也有人预测,增发价格将高于深发展目前的市场价格,约在每股22元左右。其实,无论哪个价格,对平安来说都是一个可接受的价格。
平安与宝钢拟购买时机的另一个不同,是深发展变得更加“货真价实”了。深发展一直为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而烦恼,当初宝钢集团拟出资42.18亿元入股,目的就是用于补充资本金,以使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监管指标。2007年9月30日,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28%,自2003年后首次达到监管机构核心资本充足率至少应为4%的要求,但其资本充足率仍低于8%的监管指标。此后,通过认股权证充分行权,使深发展摆脱了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泥潭,2009年一季度末升至8.53%。
可见,平安入主深发展将是一笔受到双方股东欢迎的交易。对深发展而言,平安的入股及重组,将使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