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PO重启:油门还是急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 10:53  新民周刊

  巨大的资金压力让人们不得不担心这脚油门之后,会是数次的急刹车。

  撰稿·王 帅

  5月24日,李华在京郊的大觉寺怡然自得地喝茶,现在的他仍在享受难得的年假。在郊外度假的这一周,他不仅关掉了手机,而且对电视和报纸也不再热衷,几近与世隔绝。

  这与他前两年的生活大相径庭。李华在京城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IPO的法律服务工作。这曾是大牛市里最热门的职业之一,当时大量新股登陆A股,李华一年里有200多天在外出差,是个地地道道的空中飞人。钱包是鼓了,不过李华的小儿子不乐意了,他也为没时间陪伴家人而心生愧疚。

  事过境迁,去年9月份A股IPO暂停以来,全球市场仍在大熊市的漩涡里难以自拔,一枝独秀的A股也许久没有重启IPO的动静,赋闲了大半年的李华决定彻底给自己放个假,带着全家老小享受享受田园生活。

  就在他结束假期的5月24日当晚,李华漫不经心地开机,一溜跳出来的数条短信着实让他吃了一惊:“IPO重启,回来干活!”相似的短信内容来自于老板和同行们。李华知道,他的假期真的结束了。

  一只靴子落地

  5月22日,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截至今年6月5日。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就会安排新股发行。

  这条消息的公开足以解释5月20日和21日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5月21日,也即是消息公布的前一天,沪深300指数的跌幅达到2.23%,当日各种市场利空的消息风传,其中就包括了IPO的重启。直至第二天,消息公布,这只靴子终于落了地。

  李华有着多年的IPO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一向自诩是这方面的行家。在他的预想里,这一次的IPO的重启不会早于创业板的推出。

  李华的失算几乎代表了市场中绝大多数人的判断,谁都没有预料到这只靴子来得这么早。事实上,自从证监会确定自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市场普遍预期中小板将在大盘股IPO 之前启动,七八月份上中小板,10 月份之后上IPO。

  IPO的重启对李华来说算是个喜讯。赋闲了大半年的李华,去年并没拿到多少奖金。现在重新开工,在他看来,今年年底奖金是有望了。

  让他欣慰的还有,此次与IPO重启相伴而来的,是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他从中看到了“打新股”的希望。

  此次推出的四项改革措施里有两条颇受李华等中小投资者的关注,其一是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其二是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这一变革被舆论指称为,“有利于提高中小投资者获取新股发行的市场份额,体现证券市场向中小投资者利益倾斜”。这对于很难从“打新股”里尝到甜头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无疑增添了不少想象的空间。

  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得不担心他账户里的股票会不会被IPO的重启冲得七零八落。今年上半年,李华在股市大涨里小赚一把,至今仍未清仓。IPO的重启无疑是枚重磅炸弹,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事实上,和李华一样在上半年股市的快速上涨中收益颇丰的同道之人们,更关注这次的IPO重启是否将扮演“资金抽水机”的作用。

  统计显示,去年4月至9月期间,共有32家拟上市公司通过证监会审核等待上市,拟发行股本总计超过143亿股,此外还有超过300家企业已递交IPO申请,排队等待过会。尤其光大证券、中国建筑等大盘股陆续上市的预期,这对资金的需求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正如坊内流转的一句话“连涨数月的A股现在需要一个掉头向下的理由”,那么现在,李华担心IPO的重启也许就是这个被空头等待已久的理由。

  踩油门,还是踩刹车?

  无论是空头还是多头,IPO的重启都是足够的表演理由。

  对空头来说,IPO重启不可避免地带来资金的压力,尤其下半年“大小非”解禁的压力,A股市场的上涨趋势到此戛然而止也并不难理解。而对多头来说,IPO的重启显示了管理层对市场相对乐观的态度,毕竟牛市里才是IPO热闹的时候。

  IPO重启究竟是A股的油门还是急刹车?这样的难题在5月25日,IPO重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难倒了不少机构和中小投资者。

  当天,市场的表演耐人寻味。早盘市场大幅跳水让不少套利盘仓皇出逃,更使得不少中小投资者着急斩仓。这个上午,李华找着开会中间的一个空,匆匆跑到工位上卖出了不少股票,几乎占到他的仓位的三分之一。

  很快,他就不得不为这个决定而后悔。当日午后权重股拉升之下市场快速反弹,全天走出一个大的V字型,沪深300指数的震幅达到3.22%。多空双方的激烈厮杀看得李华心惊肉跳。

  接下来的数个交易日,市场基本延续了上涨的势头。尤其是6月1日,端午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在金融股等权重股的带领下快速走高,创下了新年以来股指的新高,沪深300指数上摸2864.47点,单日涨幅达到3.57%。被乐观的投资者们认为是“红六月”即将来临的先兆。

  这也许应验了所谓的“IPO重启”规律。统计A股历史上历次IPO暂停和重启后的股市表现来看,大致规律是:IPO重启前,市场基本以下跌为主;而IPO重启实现后,市场则基本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走势。这一次或许也不例外。

  从历史经验来看,证监会对IPO 项目审批、放行的节奏,几乎完全跟着股票市场的表现走。2006年6月 至2007年11月,股市迎来千载难逢大牛市,而此间正是大批企业集中登陆A股的黄金时段,包括“大家伙”工商银行以及中石油等等。数据统计显示,2006 年融资额1339 亿,2007年融资额4780 亿。

  而新股发行的暂停则正好相反,2005 年5 月25 日至2006 年6 月4 日期间,新股IPO 暂停时间跨度最长,达12个月之久;最近一次新股IPO 发行暂停,即自2008 年9 月16 日华昌化工新股IPO 发行后至今,A 股市场新股IPO 发行暂停累计时间跨度为8个月,在A 股市场新股IPO 发行暂停时间跨度里排第二位。

  这两个时段都曾给无数A股投资者以切肤之痛。前者是上一轮大熊市的收尾,上证指数一度跌至998点的低谷,此后数年,这一低点从未被打破。后者则是全球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肆虐,A股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泄而下,探底至1600点,无一个股不受波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股民的资产都缩水严重。

  在市场回暖时IPO开闸,市场走熊时IPO停开,这样的“暗规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表示,目前的市场回暖实实在在,A股的长期上涨值得期待。

  助力经济复苏

  事情还不仅仅如此。这一次IPO重启具有不同以往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的恢复需要良好的资源配置的配合,而IPO的重启无疑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

  现已是6月初夏,国内经济仍是乍暖还寒。姑且不论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的超预期是否只是自我安慰的数字游戏,仅仅是楼市的回暖和车市的繁荣都足以让国人甚至老外们惊叹。

  几乎只是一转身的工夫,国内市场迅速从流动性紧缩走向了流动性宽松。经济刺激政策的纵深推进以及信贷的增长,都是促成A股市场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

  高涨的股票价格在让包括李华在内中小投资者欣喜的同时,楼市的涨价也让不少自住需求者望尘莫及。在处处难寻价值洼地的此时,在楼市不得不在通胀预期下成为难得的保值增值的工具并且再次开始涨价的此时,国内的流动性需要出口。IPO的重启或将成为这个出口之一。

  尤其,IPO的重启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融资和资源配置是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市场不断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次为上市公司IPO服务的经验告诉李华,IPO关停之后,长久的等待会让好企业与A股擦肩而过。在数次关停IPO的时期里,不少企业就不得不寻求到海外市场或港股融资。这对于仍在发展中的A股市场和A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重启IPO从本质上说,是市场保持其固有功能的事件,对市场本身的运行趋势并不会产生逆向作用。甚至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这一层面上讲,IPO重启对市场的呵护大于冲击,这一点从近期市场的上涨也可见端倪。”有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表示。

  短期压力不容忽视

  对李华来说,融资功能的恢复,还是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这些其实还是遥远的话题,他更关心的是, IPO重启刺激A股的这脚油门能踩多远。

  毫无疑问,现在仍然是异常敏感的时候。在这一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高级餐厅座无虚席,百货商场人来人往;在那一端,外贸导向的厂家纷纷倒闭,不少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夹缝里谋求生路,甚至失业人数仍在增加。

  即便新股发行并不必然导致中长期市场的下跌,但巨大的资金压力让李华不得不担心这脚油门之后,会是数次的急刹车。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年初至今,A股市场的繁荣和实体经济的回暖不相匹配。2009年开年启动的上涨曲线,以及各路资金的熙熙攘攘,让A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里最火热,最有“搞头”的市场。而在大多数的观点里,国内经济的恢复仍需时日。A股市场对经济的提前反应似乎已经过头,这让大多数投资者对下半年市场的信心不足。

  东方证券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从长期来看,影响市场趋势的因素更多的来自于基本面而非供求关系,重启IPO 不会抵消基本面向好的积极因素。但短期内, IPO 的重启可能令原本就积蓄了较大调整压力的市场加速其调整进程。在此敏感时期和敏感点位,IPO 的重启可能会打破短期供需平衡,加剧投资者心理波动,加速中短期调整的进程。

  与市场层面的短期调整相比,市场关于管理层意图的猜测更受关注。“在这个敏感的时点重启IPO 或许反映了管理层抑制市场投机、避免风险积聚的态度。为刺激经济增长而不得不持续宽松的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市场的过度投机,造成市场大起大落。而在管理层面显然更乐于看到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我们不排除后市会因此而犹豫,不过目前适度的调整可能是将来市场健康发展必需的阵痛。”有长期关注市场及政策面的人士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