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凭什么相信炒股软件能点股成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06:37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陈凤莉 王智亮

  做了半年股票软件销售工作的李名(化名)最终承受不了“良心”的压力,放弃了这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我觉得我是在骗人”。他这样告诉朋友。虽然半年当中他已销售出去几万块钱的软件,但面对笔者,他依然不敢说自己卖的软件是可信的。

  像李名这样的软件销售人员为数不少。在某财经论坛上,一网友自曝其从事炒股软件销售的经历,分析了股民上当受骗的诱因、软件销售的渠道,甚至员工在推销软件时所用的托词。他说,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本人因从事此行业所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最终,他也因为这种痛苦决定辞职。

  股票软件伴随股市而生,按照很多人的理解,炒股软件应该是股民们有益的辅助工具,但现实是,很多炒股软件却并非如此。它以近乎神奇的功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却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稳赚不赔”的结果。

  股市震荡下的发财梦

  经过两年前的大涨行情,很多人相信能在股市中淘到金子,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这让众多的炒股软件有了市场。

  笔者走访了北京的数家证券营业部。在那些地方,随处可见推销各类股票软件的销售人员在向每一位驻足的群众不厌其烦地讲解其软件的优点,并极力劝说他们去听其公司组织的免费培训课程。

  教室只有30平方米左右,但却有五六十人在听课,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

  一位学员说,虽然才听了两个多月的课,却已经成为该软件的忠实拥护者。使用这个软件以来,他已经成功操作了几只股票。但是在他成功操作的同时,大盘也在飘红。

  “在牛市来临的时候,一般的股民都能挣到钱,没有股票软件也一样。”曾经长期接触股票软件销售和股民的公司白领王文安认为。

  2007年的牛市,股民幻想通过炒股发财致富,这种急于成功的心理,为众多股票软件提供了市场,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初入股市的新手,往往会在销售员工热情的讲解和“专业”的“狂轰滥炸”下,成为这些软件的“俘虏”。

  轻信股票软件者最终身陷泥潭

  一般来说,炒股软件有两种,即免费的和收费的。普通的行情软件都是一些券商免费提供的,可以看行情,简单地分析。智能分析软件是收费的,即一般所说的荐股软件。

  “荐股软件比普通的行情软件多了很多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常见的有操盘手、指南针、弘历等等。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些软件中加入一些交易系统。”王文安介绍。在他看来,牛市的时候,炒股软件比较准,因为大多数人都赚钱,熊市的时候他们一样亏钱。软件是有些用处,但是有些被过分夸大了,甚至神化了。

  一位福州的网友黄女士在东方财富网的论坛上讲述自己被骗的故事。在深圳市某公司一业务员的推荐下花三万元购买了该公司的软件,并在其公司老师的指导下买了几只股票,但结果股票没涨反跌,黄女士亏损十几万元。

  王文安认为,之所以会亏损严重,是因为他们对炒股软件过分依赖。

  “股票软件其实就是股票行情分析的工具,只能作为参考,没有包赚不赔的软件。”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阜成路营业部理财服务部经理闫冰表示。

  在一家炒股软件公司的培训教室,一位正在接受培训的股民也向笔者证实了这类软件并非像广告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软件除了在止损上能有一些帮助之外,在筛选股票上并没有多大帮助。”她说,之所以坚持听课,并不是因为软件本身有多大的功能,而是看重购买其软件后公司提供的这些课程,因为在课上所学的知识对于自己炒股有些帮助,而软件只是一个技术分析的工具而已。

  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其实有很多股民对于股票软件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那种东西不可靠,要是真像他们说得那样准确,他们自己不去炒股,还卖软件干什么啊。”

  在银河证券的大厅里,股民袁先生对笔者表示。学经济的他已经炒股近20年,对于股市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股票软件只能提供一个参考,证券交易所内提供的免费软件就足以满足正常的技术分析需要,而花高价去买带有交易系统的荐股软件根本没有必要。

  “我也上过他们的课,无非就是来几个所谓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分析一下大盘,提供点消息,然后就开始卖软件。业务员就说软件如何可靠,我当时就问了一个问题,你给我说一下明天哪只股肯定涨,我今天就抵押房子全部买进,可是如果跌了,我所有的损失都要你来承担,你敢吗?当时他就不敢说话了。”袁先生说。

   股票软件靠什么立足市场

  股票软件是如何在众多的质疑声中流入市场的呢?

  据了解,软件销售公司的销售途径大致有三种。一、通过财经网站的注册信息等得到电话,然后打电话推销。二、招一些年轻人,去证券公司门口发宣传单,然后再开推介会。三、在电视、广播等媒介上做广告,在推荐的几只股票中,如果第二天有一只涨得比较多,他们就会说软件的准确性多高,促使人们打电话咨询或者购买。

  “我每天给客户打电话,给他们讲解我们软件的功能,然后向他们推销。”李名所在的股票软件公司,在几家电视台都参与一档股评节目,节目中会有一个专家为股民不厌其烦地分析、诊断股票,常常会吸引很多股民主动打电话请教。

  自从加入这个公司,李名的工作就是打电话。每天主管会将打进股评热线的电话随机分配给销售员工,员工便反反复复地拨打客户的电话,直到电话那头动了心。

  “这是软件销售公司惯用的方法,他们的对象多是中老年人和不懂股票知识的新股民。”王文安说。

  “其实所有的炒股软件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设计出来的,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的蔡建平教授告诉笔者,他了解软件的开发原理和技术。他们这些股票软件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并不具备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其价值远远不值几万块钱的销售价格。

  而且,市面上流行的很多股票软件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由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发,具备核心技术,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成品,而股票软件公司只是销售已经成型的软件,通过销售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品牌。

  笔者以要开发股票软件为名,与安徽一家专门开发这类软件的公司取得了联系。一位姓陈的负责人告诉笔者,无需客户提供任何技术和资料,开发公司全权负责开发,只需要4.5万元的费用,就可以开发出一套带有自己公司标签的股票软件。虽然开发费用不算低,但开发出的成品有的一套就能卖到几万元,就利润来说,这是绝对的暴利。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这一类的软件用的都是一个底版,技术都是一样的,所以制作起来并不费劲,几天就可以开发出一套。

  怕笔者不相信,他又向笔者介绍:“市场上很多软件都是我们公司做的,公司做了3年,开发客户有300多家。”

  谁来规范混乱的市场

  股市的震荡,给了股票软件业生长的沃土,却也让这个市场愈加良莠不齐。

  股票软件在销售中,除了销售员工坚持不懈的推销术之外,一些媒体上的特设的“股评家”,以及在培训课程上的“专业老师”是促成软件销售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据笔者了解,这些“股评家”和“老师”很多并不是专业的证券分析师。在某软件培训的授课现场,一位姓赵的年轻“老师”已经给股民讲了很长时间的课程。

  笔者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却发现这位“赵老师”并没有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甚至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证券知识。这位机械专业出身的“老师”从销售员工做起,当其业绩达到一定的程度,便摇身一变成了可以给股民授课的“老师”。股评家也是如此。在很多人才网站上,招聘股评人士的信息俯拾皆是,但其标准也仅是对股票比较了解,对于是否取得证券从业人员资格并无具体的要求。据一位业内人士称,很多股票栏目的股评家其实就是一些老股民。

  在北京元吉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看来,软件开发和销售本身并没有错,主要是宣传不合法,软件广告的过分宣传造成其有欺诈嫌疑。

  对于如何规范鱼龙混杂的股票软件市场,安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关安平认为,在现在的金融证券市场上,对于炒股软件的法规只保护了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而对于软件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却并没有明确的法规。

  “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软件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他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