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期看错存必然 大量分析师应下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9:35  股市动态分析

  钟林

  “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要淘汰部分经济学家”;“我们企业做的事情和主流经济学家的说法反其道而行就行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在“两会”的讨论中扔出一个“炸弹”。

  事发于刘董等人对国内财经界一众大牌智囊与专家(主流经济学家),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毫无预警、以及对其后灾难性后果严重“低估”与“看错”的极端不满和义愤填膺。新浪网为此发起的投票调查统计显示,97%的网友赞成刘的观点。除了“主流经济学家”外,A股市场中众多的主流分析师又何尝不是如此,甚至是小巫见大巫。

  近几年预测基本错误

  证券界的主流分析师在年度与重大变盘拐点的预测中,屡测屡错并屡错屡测,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态。据一家“好事”机构汇总国内23家券商、基金对2008年度A股走势的预测,其准确性全军覆没!这23家机构2008年度的预测,大都集中在上证指数的4500-6000点一带,最高者预见到8200点,而最低者仅预见到3800点。预测业绩如此之“烂”,无论怎么看,应该都不是主流分析师群体性的一时“看走眼”或偶然发挥失常。

  《中国证券报》在2006年初的年终特刊,对证券机构上几年预测的统计结果清楚表明,2003-2005年3年间(统计机构的样本数分别是23家、39家和40家),证券机构每年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如果检验标准再大大的放宽一点,相对来说,唯有2004年的高点预测比较准。错误最大的是2005年,机构预测的2005年最低点几乎成了实际最高点了。

  而在去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暴跌到1664点及之后几周内,主流分析师们对市场这一次重大变盘拐点的预测观点大致有:“A股市场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现在探讨底部(有操作价值)还为时尚早”;“全球衰退,A股市场很难独善其身”;“不向下见到1200点,绝不可轻言底”!然而,A股在见到1664点后以来的走势,一则早已经证明了该点位是市场的中期底部;二则早已经证明并显示出A股在全球股市一片风声鹤唳的惨烈之中一枝独秀及独领风骚。

  完全照搬华尔街,不顾中国实际

  主流分析师们一直盲目的鹦鹉学舌与东施效颦,源自于华尔街的晴雨表功能之说。后者是建立在“后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之上、基于一个高度发达及相当完善的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一种对应规律与映射现象。但是我国的金融部门与资本市场,除了股市是明显的“虚胖”以及传统的银行业之外,其他几个重要的市场,全部都是发育不良或有待培育的。在此前提下,我们还极难在中国看到并找出类似于华尔街的这种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强势”的对应及映射关系。

  股市从来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地方,在A股投资价值尚不充分显现的前提下,在中国股市要想长期赚钱及生存,往往还不得不依靠其投机价值和价差才能实现。相比较而言,生搬硬套按照教科书的公式、理论性的投资价值容易预测,而极富“人性因素”丑陋弱点的投机价值却太不好预测。截止到本月19日沪深120日涨幅的前五名分别是,北方国际恒邦股份、江苏国泰、中国宝安德豪润达。而我们却一点都不感意外的再次发现,这五只熊市大牛股,肯定都是绝对不够资格进入主流分析师的关注及研究范围内的。所以只能再次不无遗憾的问多一句,究竟是主流分析师们的一时不慎看走了眼,还是这些牛股的做盘机构太狡猾?!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证券投资既“看对”又“做对”者,从来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按照美国学者马尔基尔教授的说法,在美国股市,长期来看,赚钱者只有10%左右,不亏不赚保本者约为20%,其他70%都是亏钱的。在股市这种极端市场化的博弈游戏当中,一则既没有姓“资”与姓“社”之分;二则人性中“贪婪”与“恐惧”等共同的丑陋弱点,又是没有国度、肤色与社会制度之别的。

  根据相关A股投资者的盈亏调查结果,长期来看,与上面那位美国教授讲的结果不会相去甚远。由于“做对”的小概率,限制了“看对”概率更大的可能性。

  这里至少告诉了我们两点,一是已经有太多的证据在显示,主流分析师们的长期“看错”,其实是一个必然的大概率事件,而不小心的“看对”才是偶然的赶巧了。因为这帮人总是被“恐惧”、“贪婪”与“独立性”的完全缺失所主宰。二是因为这种长期“看错”的必然性。所以,长期来看,充斥在各种大小证券媒体上、主流分析师们林林总总的各种奇谈怪论,其实又都是完全不必在意和关注的。因此,这么多连小学一年级都不到的“学前班”水平的主流分析师,留着他们干什么?难道不应该大量的淘汰一批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