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3·15”,媒体从2008年年报中归纳出了上市公司惯用的“假打”案例:包括高管薪水猛涨,投资者分红却“差钱”等六条令公众不满的病例,被一 一例举出来。其中,又以不分红的“铁公鸡”公司为最。连不久前曾传出捐40亿元做慈善事业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也被指有此种状况。(综合《重庆商报》和《证券日报》)
关于股市,有许多奇怪的状况和段子,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看成愿赌不服输的人在说怪话。因为这个“赌”,本身很难说是公平的。比如前文所述的“不分红”现象,就不是普通股民能做主的。没有分红价值的股票,是不可能培养出冲着价值投资而来的投资者。没有人傻到把真金白银换来的股票,花长长二十年的等待,变成一堆连公司存不存在、或不知已改叫什么名字的废纸。
截至2008年中期,共有110家上市公司超过10年没有现金分红,剔除那些因业绩不好被ST类的公司,还有62家超过10年没有给股民分过一分钱。而5年以上没有现金分红的公司更是高达386家。证监会在2008年8月份和10月份,两次调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定,一次是将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满足的条件,修改为“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而第二次,则是删去了“股票方式”和“送红股”,只保留“送现金”。
无论是股民还是监管方,都清晰地明白,“融资冲动”强过“分红愿望”的上市公司,于股市的健康是有害的。事实上,多数上市公司,也明白这是透支诚信的没前途买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相比,实在是太小了。一些“铁公鸡”公司,怀着侥幸的心理,在相对轻松的监管环境中快乐地打着擦边球。
“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们不分红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能年年避开“分红”的“损失”继续逍遥于股市;问题是,不分红却并不影响高管们的薪酬猛涨,特别是在当下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业绩下滑的状况下,确实让人不好理解。无怪乎在今年“3·15”期间,人们要想起这个看似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并不搭界的话题,并“喧宾夺主”,成为主角。
□曾颖(成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