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肉搜索风刮进股市 叫好还是叫停

  在上市公司公共信息不充分或者受到质疑的当下,人肉搜索俨然成为一种民间“报团取暖”的利器;但上市公司本身面对庞大的网络舆论不知如何去控制的背景中,人肉搜索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往往会对公司权益甚至股民自己造成伤害。

  当前,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正规军”正越来越频繁地受到“草根”或民间路径的偷袭———“人肉搜索”也好,“山寨报告”也罢,加之“李鬼”网站,都是与信息披露规则绕道而行的“擦边球”。

  可以看到,股民们集体针对资本市场上真真假假信息的甄别能力很低,但正因为在知情度上吃过亏,他们自己对参与提供信息的热情相当高。但往往这种群体无意识的后果既难控,又可怕。

  人肉搜索无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多数网友致力于去伪存真;另一方面,群体围攻乃至侵犯隐私、跨越信息披露规则之上甚至群体“审判”某公司也屡见不鲜。可见,正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得当。眼下,人肉搜索等网络现象日渐壮大,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反映民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人肉搜索容易被人利用的现状,也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加以一定的规范,准确划分侵犯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实施网络监督之间的界限。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时候网民与股民已经无法准确区分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展网络监督,什么情况下可能触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则。由此难免使自己的一腔热血沦为他人谋利的工具。

  专家分析认为,人肉搜索的流行,隐喻着公众的一种信息饥渴———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或者不对称,现实中无法获取的信息就求助于网络,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则拆解为多个人共同分担。人肉搜索之所以成为一柄双刃剑,原因就在于其在“公”与“私”两个领域所发挥出的不同作用。具体到资本市场上的信息而言,在上市公司公共信息不充分或者受到质疑的当下,人肉搜索俨然成为一种民间“报团取暖”的利器;但上市公司本身面对庞大的网络舆论不知如何去控制的背景中,人肉搜索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往往会对公司权益甚至股民自己造成伤害。很显然,面对上市公司“人肉搜索”,我们不能单纯地“叫好”或者“叫停”,而如何加以规范正显得越来越迫切而必要!

  (跃然)

    相关专题:

    聚焦上市公司“人肉搜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