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监系统代表委员纵论市场热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07: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龚小磊

  3月3日,利用参加“两会”的机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就共同推动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粤港紧密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重要共识。

  粤港双方同时签署了一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基建、产业、环保、教育四个重点合作领域,以及就“共建优质生活圈”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共同编制合作专题规划。协议具体内容起草由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和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共同负责,将在今年内完成。

  改革开放30年来,粤港两地的合作由起初民间的、市场的自发行为,已经逐渐上升为政府的自觉行为。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大背景下,双方更是每年都举行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这已经成为两地合作的制度性保障。回归十多年来,双方合作领域从单纯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涵盖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与民生等各个领域。今年元旦过后,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意味着粤港合作将在国家规划下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

  专家认为,共建大珠三角经济区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或任何一方面的主观想象,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粤港两地经济的冲击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双方选择此时在北京会晤,更显粤港“抱团取暖”、共御危机的迫切性。

  在会晤中,汪洋表示,广东将和香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具体而言,广东将配合落实中央支持香港的14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广东支持港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的30项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同巩固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汪洋称,广东将认真落实中央2008年批准的25项对港服务业开放在粤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共同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争取今年5月1日前落实深圳市户籍居民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士办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旅游签注政策。

  在此前广东省的“两会”期间,汪洋就曾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广东战胜危机的重要武器。有专家认为,广东在落实纲要、规划自身产业发展时,绝不能把香港排除在外,关起门来搞规划。香港的优势主要在金融、信息、物流等高端服务业,这可为珠三角的重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此外,从“前店后厂”模式向“产研合一”转变,联合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也应是今后粤港合作的一个重点。

  令人欣慰的是,专家提及的这两个合作要点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都被予以高度重视,双方将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和教育培训合作,为粤港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加强粤港合作和构建大珠三角经济区已成为“两会”议题,粤港两地也对此寄予厚望,希望双方能借此共御危机,相信双方合作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吉林监管局局长江连海:

  今年要积极备战股指期货

  □本报记者 周明 北京报道

  “如果现在推出股指期货,对重建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今年要积极备战股指期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吉林监管局局长江连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独家专访时指出,目前,创业板已准备充分,并基本取得市场共识。江连海建议,当前,可先推出创业板,同时积极推进融资融券试点,稍后便可推出股指期货,不宜久拖不决。

  股指期货

  是无需资金的“平准基金”

  江连海建议,抓住时机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建立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以促进股票市场平稳运行,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股指期货是无需资金的“平准基金”。

  “当前,我国股市调整幅度较深,恰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好时机。”他认为,我国股指期货筹备工作已近三年,交易所等各市场主体均已做好充分准备,在“抗危机,保稳定”形势下推出恰是好时机。

  江连海表示:“当前,推出股指期货尤为必要和紧迫。”其理由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大市值、全流通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迫切需要股指期货市场保驾护航;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各项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需要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的大力配合;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已基本合理,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可以避免再次重蹈单边市场注定的暴涨暴跌轮回;另外,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赶超的契机,可以在对手暂时停滞中快速缩小差距,在大国竞争中迎头赶上。

  创业板

  对保增长有积极意义

  江连海指出,当前这个阶段,推出创业板具有特殊意义,对保增长有积极意义。

  对于部分观点认为创业板会分流资金的提法。江连海认为,从2000年提出推出创业板市场,近十年时间一直是“只听脚步声,不见人出现”,主要是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创业板能不能成功?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他认为,从国际上看,创业板比较成功的是美国,而很多国家和地区推出创业板后有行无市,其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不设门槛,缺乏监管。

  “而我们的创业板有门槛,有条件。”他说,目前对创业板的门槛设置经过这些年的探讨已趋于达成共识——门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没有门槛,所以采取了一个居中的条件。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相信我们的创业板能够成功。“当然,中小企业风险比较高,如果出现退市,也是市场的正常调节”。

  对于推出创业板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江连海认为,影响肯定会存在,但会比较有限,其原因在于,现在市场已经比较大,大蓝筹比较多,整个市场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了。相对于主板蓝筹股而言,创业板可以通过打包方式发行,但其特点是“规模小、发行额度小”,预计一家企业融资也就1—2亿元,但这会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就算发行上百家,也还不及一个大蓝筹股的募资量。另外,创业板的准备比较充分。

  非上市股份公司

  需加强监管

  江连海还建议,对于非上市股份公司,应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其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和推进场外交易;建立分工合作,构造连横结合的监管体制。

  他认为,要促进中小股份制企业融资和发展,必须规范和发展股权流转。他建议,结合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制度设计,积极探索进行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的标准化和交易试点。通过建立统一监管、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符合企业需求的场外交易场所,一方面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大量非上市股份公司不能流通或者乱流通的局面。

  吴永平: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应对危机

  □本报记者 周婷 李阳丹

  全国人大代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永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平台,也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

  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到一定的冲击,煤炭行业受市场需求减缓和价格下降的影响,也面临严峻挑战。现在应该抓住资源价格回落、供需关系有所缓解的时机,进行低成本扩张、实施资本运作和加快结构调整,确保煤炭价格稳定、经济运行稳定、安全生产稳定。

  他透露,现在正在研究通过资本平台的运作,在现在资产价格比较便宜的时候,选择恰当时机实施资产注入。此外,要研究如何加强与金融界合作,采取增发股份、债券等手段,保证资金稳定。

  王亚非:资本市场可实现“三个强大”

  □本报记者 周婷 北京报道

  “利用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三个强大:主业强大,产业强大,资本强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08年11月,他所领导的时代出版刚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借壳成功的出版企业。王亚非认为,上市后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从最低层次来讲,企业通过上市提升了知名度,提高了竞争力,规范了管理方式;从中等层次来讲,企业的回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更加明确,为了给合作伙伴、员工、股东提供回报而必须努力实现共赢;从最高层次来讲,企业有了一个可以运用资金做大做强的平台。

  他表示,未来跨地域并购将是公司努力的方向,此外,还将在打通产业链、辅业联动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例如文化地产、数码动漫等产业方面进行更多投入,然后择机装入上市公司平台。

  资本市场助推实体经济

  两会观察

  □本报记者 周婷

  “资本市场?那不就是耍钱吗?”日前,一位政协委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发表了他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这位委员来自东北,“耍钱”就是“赌博”的意思。“我有个兄弟,成天就惦记着炒股,啥正事都不做。最后闹个啥结果?个别人赚了钱,其他人都赔了钱。”

  不能批评这位委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肤浅,实际上这种“警惕”来自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股疯”。由于在资本市场的探索时期,资本市场的确一度成为个别人套利的工具,没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因而给人们留下了“股市就是耍钱”的坏印象。

  所幸的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像这位委员这样对股市“深恶痛绝”的人越来越少了。

  随着近年资本市场体制建设的大幅推进,资本市场已经不再游离于国民经济之外,资本市场的力量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所承载的资源配置和投融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普通人的理财方式。

  从企业层面看,利用资本市场可以实现规范经营、加强管理、透明高效,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杠杆化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撬动”巨额资金的强大力量。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新鲜血液,甚至有助于抵御资金不足的危机。

  从行业层面看,上市公司往往是各行业的领军企业。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举一动,往往决定了一个行业,甚至整条经济命脉的态势,最终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9两会股市聚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