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交易平台吸引力亟待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 胡南

  股市大幅回暖,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宗交易平台却显得冷冷清清。wind数据显示,1月份大宗交易平台的日均成交股份数环比骤降72.90%。而春节过后的第一周,大宗交易平台依然不复往日风光,一般都只有几笔零零星星的交易,涉及交易金额少不说,且涉及股票都是小盘股居多。

  而数据同样显示,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股份总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多。上周A股市场共有23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合计减持1.38亿股,总的减持市值为21.13亿元。而上周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仅仅为5844万股。这说明,有些大小非并没有选择大宗交易平台而是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票的。

  为什么大小非不愿意选择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股票呢?中原证券分析师李俊分析认为:一是近期市场流动性充裕,企业资金紧张情况得到缓解,以往需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获取资金的大小非们减持意愿减弱;二是在股市上涨过程中,大小非更多会选择二级市场减持股票,因为市场回暖,换手率高,即使是大宗股票也较容易出手。“只要二级市场比较热闹,换手率足够高的话,很多企业的大小非不会选择大宗交易卖股。”李俊表示,不过,一旦后市走势不稳,信贷不如前期宽松的话,估计大宗交易平台会很快热闹起来。

  曾有涉及大宗交易的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在大宗交易市场比较难买到满意的大小非股票。主要是因为选择在大宗交易平台出售的大小非较此前显著减少,一些大小非明显有待价而沽的意思。“我打电话给某大小非持有人询问交易意向,人家直接回一句:9折免谈。”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他们先前参与的大宗交易一般都是按照9折来操作的。记者致电上交所大宗交易意向备注栏中求购大小非股票的投资者了解到,他们现在对大小非股票需求量很大,而在该备注栏中上传卖出大小非股票的信息则相对较少。

  事实上,大宗交易遇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今年1月初举行的“沪港交易所更紧密合作签约仪式暨2009年工作策略发布会”上,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特别提到了完善大宗交易市场,推进合格投资者队伍建设的工作。张育军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的交易机制和方式,延长交易时间,降低申报门槛,争取大幅度提高大宗交易平台全年的交易量;要探索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引入更多功能,使大宗交易市场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大宗股份的定价和交易效率提升。

  有专业人士认为,上述思路对解决当前大宗交易趋冷或许会有一定的作用,如延长交易时间就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大宗交易参与其中,提高询价效率,从而提高交易成功率等;而降低申报门槛则可能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有资格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大宗交易平台交易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