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岩石:年内跌破1600的可能性下降为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14: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金岩石:年内跌破1600的可能性下降为零

金岩石:年内跌破1600的可能性下降为零
图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金岩石

  沪综指在1600-1700点的情绪性底部形成之后,近期的强势反弹能持续多久?首先要分析反弹背后的资金来源,其次要解读政府近期的政策效应。从宏观及微观的近期数据看,经济下滑的趋势并未改变,只是下滑的速度开始放缓。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预报显示,34%的上市公司报告了业绩预增,这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短期的市场担忧,但仍不足以支持近期股市超过30%的放量反弹。

  资金净流入:银行→企业→股市?

  如果继续追踪近期股市资金的源头,对本轮反弹的高度和持续性就要持审慎态度了。截止到2008年底,59家基金的存量(持股加现金)总额不到两万亿元,净值千亿元以上的基金只有四只。年底年初资金市场上最大的变量是票据融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银行的信贷额度显著增加,其中票据融资急剧放大,12月新增贷款7718亿元,票据融资2144亿元,占27.8%。2009年1月新增贷款约1.5万亿元,其中票据贴现接近5000亿元!票据融资和现金贷款相比,资金投向的约束力较弱。如果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很多,信贷资金会流入实体,并不会直接推高股市。如果银行信贷通过企业间接进入股市,说明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趋于谨慎,其闲置资金和超额授信在寻找短期增值机会,可投资市场以股市房市的流动性最强。过去一段时间,在股市和房市之间,政策的偏好非常明显:股市求“稳”,房市求“降”。在各方舆论都在积极引导房价“理性回归”之时,企业闲置资金进入股市可说是短期流动性投机的唯一选择。

  银行→企业→股市的资金流动是中国经济一条特殊的资金链,统计上几乎无法确认,但银行信贷的宽松和收紧总会和股市资金的流入流出大致同步发生,所以有理由相信存在这一隐形的资金流动机制。如果把近期股市的反弹主力归因于此,前景不容乐观。第一,这是短期资金,而且是高度敏感性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熊市暴跌的惨痛之后,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大幅度提高了,反弹势头一旦趋弱,股市掉头向下时会相继触动止损线,引发恐慌性抛售。所以要特别关注市场交易的量能变化,具体说来,就是交易量和换手率的变化。第二,这是投资实业的资金,所以是待机而动的闲置资金。如果迟迟投不出去,说明实体经济的状况还在恶化,还不具备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结论是公司业绩缺乏成长性。股市的短期反弹力度越强,公司的长期成长潜力越弱。所以有理由判断本轮反弹将在“两会”前结束,2009年一季报和未来预期的阴影会逐渐浮出水面。

  底部再确认:银行板块基本面改善

  本轮强势反弹又一次演示了中国股市的交易性机会,并再次确认市场的情绪性底部在沪综指1600-1700点形成,年内跌破这个底部的可能性几乎下降为零。从技术面看,回落区间将以沪指1850点附近为参考节点,指数的核心波动区间开始上移,乐观期待经济的基本面蓄势筑底。

  持续性的信贷投放一方面延后了企业的呆坏账,另一方面增大了银行的业务量,人们所担心的银行坏账率上升会暂时延后甚至化为乌有。由此推论,银行股作为核心板块将止跌企稳,多数银行股在前期恐慌性抛售时的低价可以视为买入的参考底价,和股指底部一样,今年内再创新低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这也是股市底部得到确认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底部得到确认的条件下,股市将会在板块轮动之中反复出现交易性机会,逐步化解市场上的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

    相关报道:

    金岩石:上半年或下探1400 下半年或上破2700

    金岩石:融资融券只是游戏 已被无条件推迟

    图文: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

    金岩石:若道指长期在6000点之下巴菲特将破产

    金岩石:股市底部已经构成

    金岩石:证券分析师预测成功概率低于40%

    金岩石:股市U型底 痛苦过后是微笑

    盘点08年最不靠谱预测 金岩石看高8000点居首

    金岩石点评09年股市大趋势:2000点是底部中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