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为您解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修改方向
这次通过媒体透露出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和去年3月21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存在几点修改:
创业板强化退市机制
老股民都知道“壳资源”这个词,这主要是指市场中一些缺乏主营业务的股票,公司只剩下一个空壳,只等着那些想借壳上市的公司来买走。出现这种“壳资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目前情况下,企业想要在A股实现IPO上市的难度较大,周期较长,而借壳相对容易。因此,在A股市场中“壳资源”也价格不菲,往往一只连续亏损、已经资不抵债的ST股,股价仍能在3元之上,靠的就是“壳价值”。
但已经上报国务院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属于高风险企业,因此强化了退市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业绩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很难像主板个股那样在二级市场一待好几年等着卖壳,而是会在最短时间内被要求退市,这样一来,可以保持创业板的质量。
上市门槛低 不用借壳
“另外中小企业想在创业板上市,也用不着研究借壳的事。因为在创业板上市比在主板容易多了。”东吴证券分析师祁大鹏介绍,根据媒体披露的《暂行办法》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种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这相较于在主板IPO的要求要宽松很多,和中小板的上市规则相比也大幅放松。
“创业板本身就具有低门槛的特点,上市的企业往往在生产经营方面处于初步阶段,企业所处行业具有较好的前景,但由于企业运营不稳定,也具有较大的风险,能持续盈利就高速发展,反之则会迅速退出市场,给人的感觉是退市容易,上市也容易,用不着借壳。”祁大鹏说。投资者准入制度尚无细则
本次上报的《暂行办法》“总则”中增加了一条———“创业板市场应当建立与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
由于只是在总则中提到这一点,而且没有相关的执行细则,这个准入制度成为市场人士揣测的焦点。信达证券分析师孟奎介绍:一般出于两方面原因会设立投资者准入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婉拒中小散户参与投资,促使机构成为参与交易的主力;另一方面是防止恶炒股价的现象出现,机构成为投资主力后对市场有良好的掌控能力,防止恶意炒作出现系统性风险。
“但问题在于创业板个股本身的流通盘就较小,如果设立投资者准入制度,抬高开户门槛,那么创业板个股的流通盘就更容易被人为控制。因此,这个准入制度的设置方法值得关注,静待后期的细则出台。”孟奎说。
5月份推出并无技术难题
《暂行办法》如果定于5月1日推出,那么第一只创业板个股能否在5月份上市?对此,记者采访了由证监会直接管理的一家券商的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如果《暂行办法》在两会前能获得审批,那么5月份之前完成第一批公司的创业板上市审核并不是难事———关于创业板,券商、企业、相关部门已经准备得太久,操作起来不需要太多时间,另外,前期排队准备上中小板的一些企业可能直接转到创业板上市,这样审核的速度会更快。
“关键是创业板的交易制度会不会出现改变。”该人士介绍,目前看,创业板的交易制度和主板相比可能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即便有一些细微调整,在技术上也不是难题,不会像股指期货那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本报记者 于涛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