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俊生
国泰君安是一家证券公司,去年整年我国股市遭受重创,还只能“靠天吃饭”的证券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重灾区”,多家券商甚至不得不减薪裁员,而国泰君安并没有什么独门秘诀。
其实,如果国泰君安真的能够人人拿到100万元的年薪,倒确实是令人称道的。但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记者的调查已经证明,该公司普通员工的年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可想而知,真正拿到高薪的只能是公司的少数高级管理人员,而具体数字到底是多少,由于国泰君安还不是上市公司,用不着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向市场披露信息,因此恐怕将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领取普通人望之咋舌的高薪,近年来已成为引人侧目的一个现象。市场舆论尽管汹汹,但都是从社会道德、社会公平上进行指责。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架构,企业的拥有者是出资人,亦即股东,公司的管理人员位置再高,都是股东聘请的“打工仔”。如果这些高级“打工仔”实现了股东的要求,得到规定的薪酬自然是天经地义的。问题在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股东管理缺位,在股东管理缺位的格局下,怎能监督企业高管高薪的问题呢?
我国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通常都是国资管理部门。资料显示,国泰君安证券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依据《公司法》,股份公司的财务预算和利润分配方案,均须由经代表股东的董事会制定批准。作为国泰君安证券大股东、同时也是国资监管者的三家国企,面对这份报表,该如何把关呢?
根据目前实行的制度,通常是国资管理部门给企业一个幅度,让企业在一定的幅度内自行决定薪酬。在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下,高管们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自定薪酬,天价高薪的出现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当企业得天时地利之便经营得比较理想时,高管们拿高薪可以理直气壮,而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没有完成经营目标时,也同样可以拿高薪。
一个企业高管的年薪拿得多了,必然就是股东的得益少了。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是国资管理部门当家,股东得益少了,就意味着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失,其他类别没有发言权的小股东只不过是“陪绑者”罢了。一个东家请了保姆,如果在报酬上可以让保姆“自己看着办”,东家的家底再雄厚,不被掏空才是怪事。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股东管理机制,让股东来给高管发年薪。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