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总理强调监管警示金融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 13:07  新华网

  余丰慧 作者文集

  正在访英的中国总理温家宝1月31日来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看望并向驻英

  中国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拜年(2月1日 中国新闻网)。在谈到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时,温总理说,中国提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是投向实体经济,都是用各种补贴方式促进消费,“我们没有拿钱往银行里补窟窿。”

  经济决定金融,有好的经济就有好的金融,经济形势变坏最终必将导致金融出现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规模进行政府投资,但许多国家的“救市”仍是在保银行。其实,要挽救金融机构,消除金融危机影响,归根结底还是要提振经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了,金融随之就会出现向好趋势。从这点来看,中国的做法是治本之策。中国从2004年开始就对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注资,充实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改制上市等形式,使得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资产风险大大降低。可以说,正是中国未雨绸缪、有预见性地将银行的“窟窿”补好,才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够从容应对。

  当前许多经济学家对美国及欧盟国家拼命往金融机构砸钱的救市措施表示怀疑,这一担心不无道理。目前,奥巴马政府提出的819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已经作出了调整,主要投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领域。实际上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对市场信心丧失殆尽,加剧了市场恐慌,放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这时的金融企业或已成为一个无底洞,一味注入资金自然难见成效。

  温总理强调,中国金融机构比较好的局面来之不易,因此“一定要继续坚持稳健经营的方针,一定要保证资产质量,一定要加强经营监管,出了问题再监管就晚了。监管应该在发生问题之前,这样付出的代价小”。美国金融危机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对金融业放松了监管甚至不管。对贪婪成性的华尔街高管的天价薪酬、金融及评级机构、金融衍生品等,都缺乏有效监管。中国金融业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与世界金融融入程度尚浅、金融衍生品欠发达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在于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较为严格。

  温总理提醒说:“决不能把贷款放在重复建设上,不能放在过剩产能建设上,银行既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应该把握贷款的原则,使今天的贷款不至于日后变成新的坏账。”温总理的这番话无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目前,在4万亿投资驱动下,各个商业银行都利用信贷资金进行配套、加码,对此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出现一些不顾信贷资金风险,盲目放贷、投资的现象,酿成新的不良贷款,这几年来自不易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改革成果会不会被葬送?温总理的讲话,无疑是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提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