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接盘中资银行H股理应慎行

  熊锦秋

  最近,中资银行H股遭遇外资抛售狂潮,有专家建议中投公司介入抄底,或者其实中投公司已经付诸行动。笔者认为,中投公司(包括中资公司)在H股二级市场接盘存在诸多弊端,慎重一些不是坏事。

  一是可能形成外资从中国经济套利模式。

  姑且不论当初国有银行改制上市时向外资配售股票是否存在贱卖,现在这些外资获利丰厚却是不争事实。如果外资当初所购买的中资银行股现在只是在其他投资者之间买卖流转,贱卖与否尚未可知;而一旦中投出手买入,性质就完全改变,它等于帮助外资形成从中国经济套利的闭路循环:外资先低价从中国公司买股,然后再高价卖给中国主权资金,外资巨额赢利的买单者确切地说就是我们自己;且外资从建行、中行等公司兑现了投资盈利,将来还可再投资农行或其他中资企业,形成从中国滚雪球式的套利模式。

  中资银行虽可从与外资战略合作中获得一些经验,但我们收获肯定有限,因为外资金融机构不可能有点石成金的法术,相反,次贷金融风暴几乎终结了它们金融业的经营模式。

  二是中投公司若介入H股可能会越陷越深。

  香港盈富基金干预股市的美好回忆,并不能保证中投公司介入H股就有一个完美结果。据统计,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银行当初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共计持有约1000亿股,最近抛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未来还将面临一轮轮抛售考验。如果中投公司逐步干预深入,中资银行H股又将集中到我们手里,由此,一方面中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效力可能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持股越多难免会对股价更为在意,也可能由此一步步增加投入对股价施以影响终至欲罢不能,形成类似当初南方证券高度控盘哈医药股票的结局。

  可我们认可的股价估值水平,国际投资人却未必能够认同,买进容易抛出难。中资银行H股股价本应由公司经营业绩以及H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确定,若人为干涉使其脱离市场估值水平形成泡沫孤岛,对香港股市的国际形象并无益处。

  三是中投公司介入H股二级市场风险莫测。

  外国的主权基金和巴菲特旗下公司等大型投资机构,出手投资都比较重视资金本金的安全,它们似乎更愿意选择优先股作为股权投资时的投资工具,因为优先股股东一般享有优先分配公司赢利和剩余财产的权利,最近它们的抄底也如法炮制,不顾风险大规模直接投资二级市场的例子几乎没有。

  而目前中投要接盘的这些H股即将成为二级市场普通股,甚至有120日的禁售期,它必须承受二级市场的一切风险,即使将来投资获利也无异于在赌博。一般来说,一级市场原始股的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但二级市场由于泡沫溢价使得高风险性成为其一大特点,而且H股市场作为国际性市场,影响股价的因素更凭添了国际上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性自然包括比现在更糟的境地,这就是风险。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使各国政府鼎力救市,国际金融秩序、经济秩序的恢复有待时日,要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可能是一场持久战而非速决战。就连我们中资银行本身经营业绩也还有不确定性,毕竟我国经济的外向度越来越高,拉动内需政策要见效和形成对经济发展的良性牵引机制也有待时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中资银行H股遭外资股东大规模抛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