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的同时,中投公司在频频增持。在这场“外资撤、内资进”的银行股博弈过程中,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自去年底开始,随着限售股解禁期到来,当初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介入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外方股东纷纷减持套现。外资的陆续撤离,不仅对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H股施加了较大压力,对内地投资者也产生了一定心理影响。专家认为,对外资这种撤离行为需要客观分析,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财务行为,并非完全看淡中资银行股前景。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以及欧洲众多金融机构被相继拖下水,大批国际金融巨头深陷流动性危机,除了借助政府部门的紧急救助外,被迫展开了一场事关生死的“去杠杆化”自救。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迫不及待地变现股票等资产,甚至是不计成本地套现。从这些“拆西墙补东墙”的行动来看,外资在限售期结束后急欲套现所持中资银行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外资纷纷撤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投公司最近一直在增持工行、中行、建行等银行股,表明了其对银行股投资价值的认可。目前,市场对银行股的最大担心在于,经济减速会否引起不良贷款率上升。
据测算,2009年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可能仅上升1.5%。与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的国外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银行业整体资产及财务状况要好得多。经过去年以来的持续下跌,我国银行股整体已进入估值底部,无论是PE还是PB水平,目前沪深两市仅有钢铁股低于银行股。
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上周末,A股市场银行股PE、PB分别只有9.83、1.89倍,远低于两市平均水平的15.34、2.26倍。
如此来看,外资选择在目前的时点撤离,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日前指出,外资减持主要是因为遭遇了金融危机,自身财务压力很大。另外,撤离的外资股东也反复强调,对中国银行业充满信心,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赵彤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