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公司买入中资行H股对自身有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1:4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皮海洲

  继瑞银、美国银行、李嘉诚基金会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股的减持或清空之后,1月13日,在香港市场上,中国银行又迎来了近期中资银行股最大的一笔抛单。当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所持有的禁售期已满的中国银行H股悉数清空。

  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银行股的看法出现了很大分歧,有人预言,银行业好日子已到头,目前还只是银行业衰退的开始。在这种背景下,外资股东纷纷减持中资银行股,似乎进一步证实了银行股的“危机说”。

  关注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的,体现了A股市场投资者走向成熟的一面。不过,投资者如果能更加成熟一些的话,那么,在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的同时,不妨对待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一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其“战略投资者”身份有关。因为这种身份决定了这些外资股东当初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买进中资银行股份。应该承认,作为“战略投资者”,这些外资股东在当初认购股份时确实得到了一定好处,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对此,我们可以反思,但却不能因此要求外资股东永久持有中资银行股。在禁售期满之后,减持或清空股份是这些外资股东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

  当然,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不排除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与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有关。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瑞银、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本身也确实出现了流通性问题,自身的发展也都需要重新定位,被迫从中资银行股中撤出是很正常的,很难把他们的撤出与看空中资银行股联系在一起。就在这些外资股东减持或清空中资银行股的时候,淡马锡与汇丰则在中资银行股上坚守。淡马锡持有建行共计132.07亿股股份已于半年前全部解禁,但目前尚未减持,并多次向建行表达长期合作的意愿。交行的唯一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所持的91.15亿股也于半年前解禁,但汇丰表示目前并无减持计划。

  而且就外资股东对中资银行股的减持来看,在目前低位减持中资银行股对市场的冲击远比在高位时减持的冲击小得多。以中行H股为例,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减持中行股票之日,中行H股收市价为1.85港元,而2007年11月1日,中行H股的股价曾高达5.27港元。如果外资股东选择在历史高位减持,那么,这些外资股东的套利将会更多,市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更大。

  不仅如此,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也为中资机构买进这些中资银行股创造了条件。外资股东的减持,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资银行股的价格,这为一些中资机构买进中资银行H股创造了条件。如进入新年之后,中投公司对外投资非常慎重,如果能投资中资银行的H股,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于自身的投资有利,而且也有利于维护中资银行股在香港市场上的股价稳定,有利于中资银行的安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