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桂浩明:正视外资抛售内银股的负面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01:32  中国证券网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几个交易日中,包括瑞银在内的几家外资机构集中抛售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香港发行的H股,虽然此时正逢这些外资所持有的内资银行H股刚过禁售期,在现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选择卖出具有某种偶然性,而且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它们这样做也是符合规定的,因此应该说这只是常规的市场交易行为而已。但问题在于,在现在这样一个颇为敏感的时期,内资银行的H股在香港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抛压,且股价也明显回落,其影响还是很大的。即便仅仅从境内市场的角度看,相关的负面作用还是相当大的。

  H股A股价差逆转

  一段时期以来,内资银行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价通常会比在境内上市的同一家银行A股价格稍高一些,对于这个现象,很多人作过解释,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由于香港股市上市的银行股比较多,而且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那里的投资者也比较熟悉银行,因此容易给银行股以较高的估值。相对来说,境内市场现在还不那么成熟,投资者结构也不够合理,对于权重大盘股的承接力明显不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大盘股折价的现象。而银行股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因此也就容易形成这些股票估值相对较低的状况。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低于H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不过,也正因为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要低于H股,客观上也就导致了H股对A股在价格上的向上牵引作用。一些看好银行股的分析师往往会以内资银行的A股价格低于H股为例,认证其是有投资价值的,其股价是被低估的。但是,现在随着外资对内银股的抛售,已经使得相关的H股价格出现了较大的跌幅,H股股价高于A股的局面变成了A股股价高于H股。这样一来,也就对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不管怎么说,外资抛售内银股,不仅仅是内资银行H股的利空,而且也是A股的利空。考虑到境内投资者的偏好以及在内资银行股的估值中H股因素的存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此举对A股的负面作用可能还大于H股。

  抛售形成间接打击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现在抛售内资银行股的几家外资机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它们也曾多次成为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时的战略投资者,并且是以长期投资来换取高额的收益。在现在这个行情十分低迷的时期,因为股票过了禁售期就大肆减持,甚至是彻底清空,这种做法在过去是不多见的,这只能说明它们或者不看好这些被抛售的股票,或者是自身的经营遇到了困难,需要抽调资金来救急。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很负面的消息。外资看淡内资银行股,固然对境内股市投下了阴影,这些外资机构如果自身也出现了资金方面的困难,尽管未必会直接对境内股市产生冲击,但由此而形成的不佳预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最近,不少欧美金融企业披露了去年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有的亏损十分严重,这不但对当地的股市带来很大的拖累,事实上也影响了中国内地股市,而那些外资减持内银股的举动显然会强化这种影响。如此一来,间接的打击也就形成了。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某个股票市场上所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借助各种传导机制,对另外一个股票市场带来影响。香港股市与境内股市本身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外资在那里抛售内银股,更应该予以高度关注。毕竟,从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太丰富了,也留下了太多的东西让人们去反思。而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认认真真搞清楚这种抛售对境内市场的实际影响,并高度警惕由此产生的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