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正确看待境外战略投资者抛售中资银行股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00:15  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宣布将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56.2亿股。据悉,美国银行将以每股3.92港元减持56.2亿股建行H股,套现约220亿港元,持股量由19.13%减至16.6%;配售价较建行H股1月6日的收市价4.45港元折让11.9%。

  在此之前,瑞士银行已经抛售中国银行H股。2008年最后一天,是中国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所投资H股解禁(可上市交易)的日子,就在12月31日,瑞士银行公告,该行已通过配售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全部所持中行H股,共计33.78亿股,约占中行总股本的1.33%。瑞银共计套现约8亿美元,与2005年入股中行的4.916亿美元相比,有约3亿美元的利润空间。

  瑞银抛售原来投资中行的这部分股权,可以说“一天都不耽搁”,而美国银行在刚进入2009年年初就迫不急待地大量减持建行股权。这是为什么?原因是它们自2008年以来的确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资金紧张或财务困难,抛售股权可解自身“燃眉之急”,或缓解财务困难。如中行新闻发言人日前所称,瑞银抛售中行解禁股,是对方“出了问题”。建行发言人谈话称,在目前剧烈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是“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

  瑞银抛售中行股权,这是中行在2006年在香港面向全球IPO之前引进的4家境外战略投资者中第一家抛售其具有“战略投资”意义的股权。有市场人士分析说,中行的其他3家境外境外战略投资者即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所持中行8.25%、4.13%和0.20%的股权已于2008年底解禁,种种迹象表明,此后不排除他们会减持或抛售各自所持中行的股份。

  而此次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是美国银行在2008年12月15日停止出售建行最多55亿股股票的原计划之后不到一个月发生的首次减持,这次减持股份只是使美国银行持有建行的股份比例降低了2.53个百分点。市场人士预测,在有必要时美国银行将继续减持建行的股份。

  据此有进一步分析指出,在瑞银和美国银行迈出境外投资者退出中资银行的步伐之后,不排除其他境外战略投资者将会步其后尘,在股权解禁期满后也会一次性或分次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甚至完全退出中资银行。

  在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上市之前,汇丰银行、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高盛集团等先后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按照当时双方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在股权锁定期如3年时间到期后,境外投资者所持股权可以上市交易或转让,这是符合协议的市场行为。在2008年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中,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无一幸免地受到冲击,流动性面临紧张,经营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股份,以套现资金解救各自集团公司面临的困难,这是自然的事情。事实上这种结果早已在市场和公众投资者的预期之中了。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股权解禁期满后的减持,并不表明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甚至整个股改上市工作的失败或前功尽弃。

  其实,评价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股改工作成败的标准,关键看中资银行是否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引进了先进的银行管理经验、建立健全了现代公司治理、强化了内部控制、转变了经营机制、保持了盈利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建行为例,从过去3年的实践看,建行股改已基本达到这些目标。建行H股和A股上市之后,在两地市场表现良好,其市场价值受到中国和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中资银行以中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稳定增长为基础得以持续稳健增长,如工行从成立以来只经过25年的发展,就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赚钱最多的现代商业银行。可以期待,通过继续改革开放,中资银行将继续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趋势,银行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需要提醒的是,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之后,中资银行应当积极引进中国本土早已有意进行战略投资的民族资本,包括有实力的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这将是对过去几年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及整个股改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