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银万国总裁冯国荣:金融创新 青山遮不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9:03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玲雨

  自2001年6月由光大银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转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冯国荣在申银万国已掌舵七年有余。

  2008年岁末,冯国荣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证券市场现存的问题、次贷危机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路径选择等现实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妥善解决大小非流通问题

  《21世纪》:从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18年的历史。您认为这18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哪些重要阶段?

  冯国荣: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90年的初创摸索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1995年的初期发展阶段。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3年通过了《公司法》,为A股市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从1995年到1999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底提出了“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并于1999年正式颁布实施了《证券法》。

  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4年的推进法制化阶段。随着《证券法》的实施,证监会积极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公司法人治理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相关法规、履行WTO的承诺逐步开放证券行业和引入QFII制度。

  第五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的推进制度化改革阶段。股权分置问题得到解决,同时随着《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以及QFII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中国证券市场正在迈向一个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您认为目前证券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冯国荣:一是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治理改革要继续深化,盈利能力要具有可持续性;二是要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大小非流通问题;三是市场化的机制要进一步增强,逐步改变A股市场单边市的历史问题,在监管上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四是我国市场层次还较为单一,金融工具还比较有限,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需求和不同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五是投资者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大力发展非证券投资基金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机构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

  金融创新不会动摇

  《21世纪》:次贷危机以前,中国的优质券商都以华尔街投行为榜样。但在华尔街投行集体陨落后,内地的券商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道路?

  冯国荣:独立投行模式在华尔街的终结,并不意味着这将是全球性的趋势。

  我认为,一国的证券公司到底采取何种经营模式取决于该国的金融历史、金融结构、金融体制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独立的,或是银行控股的,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其原本的业务性质仍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对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要求会有所变化。

  目前,我国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独立的证券公司模式仍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发展模式。在综合经营试点中,未来可以预期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依然可以给证券公司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发展模式。我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1世纪》:你如何看待金融业混业经营?

  冯国荣:我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金融业的混业化,而是因为美国从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开始恢复混业经营后,其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造成了监管的错位与滞后。

  美国与英国和德国不同,并没有设立综合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的功能监管,而是采取了“伞型监管”的模式,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都兼而有之,监管体系机构众多,权力过于分散,监管职能相互重叠。金融创新业务往往同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投资银行等多个业务领域,单一领域的监管往往使交叉领域出现监管真空,特别是对于涉及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监管和协调。

  混业化经营已是我国金融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因畏惧混业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就否定混业化,而是要积极地让监管水平跟上混业化进程的步伐。

  功能监管是现代金融体系监管的普遍发展趋势。我国的金融监管也必须积极应对金融行业的变化,从目前的机构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盲区,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加强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

  《21世纪》:过度的金融创新和杠杆化击垮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这是否会影响到管理层对金融创新的态度以及国内券商新业务开展的步伐?

  冯国荣: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的杠杆程度一直非常低,业务创新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制度需要完善。创新是中国证券市场和证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中国证监会宣布将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这也表明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积极支持和推动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