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08中国资本市场推动奖 五大角色入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11:2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壹

  蔡奕

  ——执笔深交所《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

  中国股市有多少潜规则?没人能搞清楚。既然是潜规则,就不是圈外人所能轻易搞清楚的。而明了这些规则的圈内人,大小都是既得利益者。既是圈内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按照老祖宗早先画好的道,照着走便是,肉常吃,车常坐。

  可偏偏有几个圈内的书呆子,居然认为潜规则也是可以拿来“研究”的。

  8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工作人员赵瑜纲利用股票交易记录完成了两篇报告,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上的操作行为。后来报告外泄,主要内容被媒体以《基金黑幕》为题发表。赵瑜纲随即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理由是“未经批准,擅自将工作中知悉的内部信息外泄他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条例》。

  但依然有圈内人前赴后继。

  8年后,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员蔡奕再次踏入雷区。

  7月16日,深交所网站刊登了一份名为《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这份长达129页的报告详尽分析了2007年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情况,更毫不避讳地指出,“行政监管承载过重”,市场已经“不堪重负”。

  《报告》对深交所的顶头上司证监会提出批评:“在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的状况下,证监会监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张,包括行业准入、业务审批、发行审查、上市监管、违法查究、风险处置、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等。”“证监会还享受相当独立的立法权和规则制定权,并监督和指导交易所业务规则的制定。除此之外,证监会还承担着市场发展、平抑股市、托市救市等特殊职责。正因为行政权力对证券市场的全面干预,不仅使上市公司成为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也造就了现有的股市文化和种种负面的股市行为。”

  《报告》指出,监管机构对市场的干预无限扩张,超出了行政力量应该调控的范围、层次和力度,不仅没有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反而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在业界有一个说法,中国衙门中,只有足协和证监会可以批评。按理说,这是对证监会的表扬,说明证监会开明。但即便如此,深交所的这份报告挂在深交所网站上没多久,就在7月16日晚间被撤下。

  10天后。7月26日,针对深交所这份报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专门召集《中国证券报》等三大证券媒体对报告中的问题做出解释,并首度回应称“证监会已关注到近期包括深交所在内的业界代表、研究机构着眼于资本市场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和评论,研究人员以个人身份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正常的”。

  据说,《报告》由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法律研究小组起草,共有5人参与撰写,蔡奕执笔,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肖立见负责课题设计和研究指导。又有传说,参与撰写报告的研究员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有评论直言不讳:深交所报告捅了证监会的马蜂窝——由于《报告》出自受证监会直接领导的证券交易所,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市场和舆论甚至将报告的推出视为监管部门改变作风、维护市场稳定的一个积极信号。但事实很快让舆论的这种良好愿望消弭于无形,这样一个中肯地指出资本市场问题的报告,等于捅了证监会的马蜂窝,“挂研究报告的羊头,卖攻击监管的狗肉”!为上面所不容。

  《报告》的上网和迅即被撤背后究竟有哪些内幕,或许还需时日才能揭出。然而,这并不能抹煞报告所指出的事实。中国股市需要怎样的监管?监管者的巨大权力由谁来监管?严肃地提出这些问题,是蔡奕对2008年资本市场的贡献。

  推荐理由

  非圈内人,无以了解圈内秘密。惟圈内人,无以挣脱圈内桎梏。蔡奕了解秘密,蔡奕挣脱桎梏。

  贰

  上海国资委

  ——决然叫停国企大小非

  若评选2008年中国股民心中的痛,“大小非”的排名可能超过中石油。后者是“定点打击”,前者却残忍地“一网打尽”。

  “大小非”持股时间有多长?少则3年,多则10载;“大小非”成本有多低?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大小非”数量多少?大约是原流通股的两倍,浩浩荡荡。

  时间长,成本低,数量大。正赶上资金紧张,谁不急着兑现?说好听的那叫克己,说不好听的那叫弱智。

  谁能限制“大小非”的减持?按照规则,3年前已经支付过对价,3年后当有权发泄。

  但股市的确难以承受“大小非”之重。于是公众期盼“大小非”自律。或者,国企的当家人,国资委能否出面约束?

  9月19日,上海国资委表态;市国资委出资的国有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不减持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份,支持和鼓励国企增持下属上市公司股份,支持所属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上海市国资委网站显示,其出资监管的企业集团有45家,上海国资控股71家上市公司。

  三道金牌一出,上海本地股大面积走强。

  上海国资委的举动,有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意思。对于上海市而言,国有股兑现与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二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上海自然有勇气弃小就大。但其他省市就没有这一层的考虑了。利益使然。

  虽然此项措施难以大面积推广,但无论如何,上海国资委做了一件好事。

  推荐理由:

  自己割自己的肉,自己敲自己的骨,上海国资委勇过刮骨疗毒的关云长。

  叁

  中国证监会

  ——密集出台政策救市

  2008年中国股市很苦,指数直接跌去三分之二。

  2008年中国证监会很忙:从年初到年末,每天都在琢磨救市。

  然而,在估值过高、大小非减持、宏观经济下滑的三座大山重压之下,在没有跌到一定程度之前,要把股市做多,本是天真,本是理想。

  而且,2008年大事急事不断,救股市一时半会排不上最高层的议事日程,证监会只好孤军奋战。

  一开始,每到周末就放出三五个基金发行。时间一长市场不买账了,基金发行规模越来越小,股市开盘就跌。

  增量资金逐渐跟不上,就要在股票供给上打主意。先是大小非,可无论是大宗交易、还是可转换债券,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大小非减持。

  证监会开始还积极,周末加班加点推出政策,自信心满满的。可三番四次反弹都是昙花一现,于是只能寄希望于把利好当作给补药,让中国股市这个重病号继续苟延残喘。

  增加分红比例、鼓励大股东回购是两剂补药,虽看似不错,但十几年来中国的股市文化就是上市公司圈钱、股民埋单,现在要让他倒过来回馈股民,大有与虎谋皮的天真。

  一来二去,利好不断,但效应越来越差,以至于一度证监会只要一维稳股市就跌,生生没有脾气。

  直到9月,其他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各部门才开始齐心协力救市。此时,证监会已经在中国股市这个上甘岭坚守了大半年,没功劳有苦劳。

  推荐理由

  虽不敢说图其至远,但确实勉力犯其至难。证监会精神可嘉。

  肆

  张育军

  ——叫停权证创设

  5月的上海股市行情比较平淡,但南航认沽证价格的走势却如惊涛骇浪,先是从4月底的0.465元滑落到5月23日的最低点0.305元,跌去三分之一;之后几天却一路暴涨,短短七天,价格上涨了342%。

  作为A股市场上最后一只认沽权证,南航认沽证的最后交易日是6月13日。末路之时,南航认沽证价格还在狂奔,何以?——券商在注销。

  到2008年5月16日,还有110.41亿份被创设的权证没有注销。但此后形势突变,多家创设券商发布了注销公告,到6月5日,券商创设余额骤降为6.79亿份。

  券商本来是很有信心等着南航认沽证到期归零的,可现在为什么放着几十亿利润不赚,偏偏在这时候回购注销呢?

  这要从2月底的一纸调令说起。

  2月27日,国务院任命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朱从玖为证监会主席助理。另外,证监会对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调任上交所总经理。

  南航认沽证被券商回购注销,与张育军的思路有极大关系。

  从2005年起,陆续有一些股改对价产生的权证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这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权证投机浪潮此起彼伏,从未停止。期间,虽然深市权证的投机之风不亚于沪市权证,甚至出现了“钾沽义庄”事件,但深交所考虑到创设可能带来的风险,曾经针对权证创设问题向创新类券商征求意见,制定了《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及《权证创设及注销业务办理指引》,以“通知”的“指引”为闸,深交所再无一例创设出炉。

  在上交所网站上查询发现,张育军履新之后上交所再没有发生过券商创设。而在2008年1月份,还出现了13条创设南航认沽证的信息;在2月底之后,则是清一色的注销信息。据一家创新类券商的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这么做是应“上交所的要求”。

  权证创设从开始历时两年半,其间问题重重,各方批评不断,股民一次次上访寻求解决,创设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清楚——于理,原本在特殊时期产生的股改权证,却在同一代码下被屡屡创设,法律问题明显;于情,创设制度锄弱扶强,允许券商在无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数百亿利润,众多散户亏损惨重。

  可就是这个于理不合于情不容的制度,却得以在频遭质疑的情况下存在了两年半之久。在南航认沽证度过的最后几个日子里,创设终于隐退,张育军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