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赢富走了 市场呼唤信息公平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01:28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学毅

  被誉为股票投资“核武器”的赢富数据将于2009年1月1日下线,这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似乎是个不幸的消息,但长远来看,赢富走了,带走了浮躁的“技术投机”,迎来的将是更广范围的价值分析。

  对比成熟市场证券交易所的大户报告制,我们的信息披露缺乏透明性,交易所的法律定位和组织形式相形见绌。

  东京交易所和港交所推出大量的相关免费数据,信息披露透明性可管窥一二。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网站“统计资料”栏目下,可以看到了机构投资者,如海外机构、券商、基金、事业法人(其他法人)、保险机构、银行机构等总体的买卖状况,还可免费查阅融资融券交易及卖空交易的数据。港交所也可T+1免费查询上市公司的最新持股机构名称及所持百分比。

  值得思考的是,港交所公开信息推出每月收费5000港币的买卖盘及交易记录(OTFS)提供主要买卖盘档案、交易资料档案和最佳买卖价变动档案三类数据,这恰与上证所的赢富数据异曲同工。同等性质的数据系统,正因为两交易所性质不同便有了不同的命运(港交所是一家本身有盈利需求的上市公司,而上证所出售信息谋利与其定位相违背)。交易所的模糊法律定位不但绊住了其自身发展的脚步,也使A股交易的进一步透明遇到瓶颈。

  关于赢富数据的下线,市场各方观点针锋相对,不管是利益双方当事人,还是市场人士,其观点均出现分歧。

  机构投资者大力支持赢富下线,撇开“裸奔”不说,自己的操作失误很容易被投资者发现并招来指责;散户则强烈反对,有机会获得核心信息的空间被关闭了;软件运营商更是苦不堪言,纷纷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

  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也出现两派:一是以皮海洲、曹中铭为代表的反对派;二是以王连洲、林义相为代表的支持派。

  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认为:赢富数据的下线,只有机构才是唯一的赢家;且赢富数据下线,机构的操作将不再透明,重新造就了市场的不公平。

  原中国《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认为,将属于一定私密性、体现各交易主体判断市场能力、反映不同投资特点的原始交易记录,当作商品出售获利,其做法不合适;鉴于散户投资者一般很难买得起赢富数据,加剧了证券信息的不公平。

  笔者认为,赢富数据下线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何把消极的一面转化为积极的一面才是目前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

  消极方面,赢富数据下线或使机构大户买卖股票的交易相对隐蔽,进而助长机构短期套利,市场投机气氛变浓。积极方面,赢富数据只是对资金流向、筹码分布等指标的细化,归属于技术面的指标,其下线无疑刹住了一场“技术投机”风潮,从而把投资者的眼光引领到上市公司财务价值的基本分析上。成熟的股市应是一个提倡价值和投资理性的市场,是一个通过估值、分红实现信息扩散并完成优胜劣汰的市场;而那些依靠技术图形,专注资金流向,跟随市场列强的操作确有急功近利之嫌。

  赢富走了,但会有更多“仿赢富”走来,这是规律。事实上确有指南针主力雷达(静态版)、金融界QuickWin(快赢)数据、大智慧SuperView(超赢)数据、胜龙大策略等数据系统即将推出(证券市场的数据产业链可谓借机完成了结构优化和升级换代)。正确引导这些数据系统,变消极为积极的任务迫在眉睫。

  笔者有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适度保护机构投资隐私权,不披露非基本行情信息(东京证券交易所只限于披露机构总体的买卖状况,并没有细化到具体的上市公司);第二,维护公众知情权,加大对股票基本面研究成果的披露;第三,交易所可适当缩短基金、QFII等机构的仓位披露时间,比如实施月报制,以替代目前的季报制;第四,数据分析产品可以适时披露机构持仓比例的模拟数据,很庆幸,众多新数据分析系统的开发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将上交所的LEVEL-2数据、沪深两市授权的相关数据结合,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主力动向。

  随着新年到来,这场游戏规则之争将成历史。2009年,我们将迎来新环境、新行情、新数据系统,我们的投资思路也应与时俱进。在关注证券市场法制完善性的同时,也应理顺思路,把目光真正转到价值分析中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