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德林:浮华救市之资金从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30日 16:2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李德林:浮华救市之资金从何而来


  李德林/ 文

  在限制大小非减持、推动大股东增持、融资融券等一系列所谓救市政策出台后,市场的预期依然不明确,参与的资金越来越少,市场的资金来源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此时,管理层的当务之急是推行均等的金融创新机会,深化开发金融衍生品、加速券商和基金新产品的审批,扩大整个市场的资金蓄水池。

  在股市处于6000点高位时,市值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由于银行资金不得进入股市、国企在二级市场投资受到限制、热钱又遭严打,资金的来源只有14万亿元居民储蓄和将近15万亿元的企业储蓄。在我国这样并非以证券资产为主体的经济体中,不到30万亿元的储蓄资金支撑不了18万亿元的市值,如果没有巨额的资金持续进场,市场下跌是必然的,大小非减持只是市值下跌的一根引信。

  现在宏观经济逆转,为了应对危机,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运营资金,根本就不敢大举进入股市,银行资金也只能输向实体企业,市值的无休止下跌更是必然。

  融资融券本是一种具有金融杠杆作用的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却一直处于试点状态,只是救市的一张画饼而已。可交换债券是针对大小非减持的一项创新,但是这一问题本栏之前讨论过,发行门槛过高导致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操作可交换债券,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两极分化,最坏的结果是资金向垄断者集中,越来越多中小上市公司股东的资金饥渴症加重,市场的预期越来越低,二级市场的信心也随着失衡的政策而越来越小。

  如果救市的预期只是有利于少数利益集团,势必造成双输的格局。监管者在修复救市策略漏洞的同时,还应该检讨一下对金融产品过度管制造成的缺乏资金吸引力问题。

  同证券市场的创新乏人问津相反,票据市场持续火爆,银行发行的3月期、6月期、12月期票据理财产品的销售状况一直良好,而银监会批准这些产品只需数个工作日。这一方面说明投资者仍然有着投资冲动,另一个方面也反衬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行政审批效率之低下:券商理财产品往往报审后一年半载也批复不下来,基金产品的批复也依然漫长。在市场资金徘徊于证券市场门外之际,券商创新产品审批的冗长周期更造成了投资断档期,直接的后果就是将有兴趣有能力的投资者变相地推向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提高市场预期、带给市场信心的一个最直接的措施就在于吸引资金入市。监管层应当扩大证券机构的生存空间,放开不必要的管制,对理财产品实行申报登记制度,缩短产品的推出周期,鼓励证券机构创新设计销售央行的票据理财产品;还应当鼓励证券机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对风险收益的组合创新,比如针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或者通货膨胀率,券商可以进行多种产品组合设计,吸引共同基金、私募股权,甚至对冲基金、商业不动产等,最后形成资金的良好互动;在一些行业的市盈率已跌至PE的安全边际时,更不妨推动PE入市,提升A股估值和市场人气。管理层要做的是进行过程监控,力求健全证券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强化信息的披露和监管。同样,在基金产品的审批方面,缩短审批时间,鼓励基金产品的设计、营销创新。如此,才有可能吸纳更多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提高市场资金蓄水池的水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