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培科
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全球经济瑟瑟发抖,人们一片悲观。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果断地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将年初的“紧货币”调整为“适度宽松”,将“稳健的财政政策”扭转为“积极”。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方案和十条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让人们异常振奋,也让国内外媒体一致叫好。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此次,中国拯救实体经济的手笔之大、速度之快和方向之准,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以往,一些重大、宏观的经济决策,都要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定调,而现在离会议召开的时间不远,此时高调宣示,其意义极为深远。尤其是“十项措施”,项项精准,大都紧贴民生民情和三农问题,让人非常欣慰。如果这些计划和资金都能落到实处、能够用的得当,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这次“拯救”也让一些人颇为惊讶:这“十项措施”中并没有列出救楼市和救股市的计划,而是反其道救实体经济,欲以稳健的实体经济来支撑资产价格的慢牛格局,以避免宏观经济再度被大起大落的楼市和股市所绑架。此举意在长远,的确可圈可点,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着重发展实体经济实有必要。
如果在目前大力拯救“高高在上”的楼市,救不活则非常危险。毕竟是在泡沫的基础之上吹泡泡,只能越吹越大,泡沫破裂后的损失也越大。从央行9月16日和10月8日这两次降息来看,当时的利率政策有试图拯救楼市的意图,但是从10月29日的降息来看,拯救楼市的初衷已经发生了改变,到目前的“十项措施”,其方向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确,显然政府不会再倾全力去给“危房”支腿,而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来支撑合理的资产价格,毕竟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先例摆在那里。
全球金融泡沫的破裂,让“十项措施”忽略股市情有可原,毕竟股市是虚拟经济。但是,如果股市仍然低迷不振,则宏观经济一盘棋很难搞活。让股市恢复理性,对内需的启动帮助会很大,而且国家的调控手段会更加主动,否则很多市场化的手段会在传导过程中因市场失灵而阻滞。
如果仅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虽然可以上去,产能也可以上去,但消费和出口未必上得去。现在外需受阻显而易见,而内需又因消费者没有财产性收入,无法进行消费和个人投资。
“十项措施”试图以增加居民收入等手段来启动内需,但是我们知道,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工资只能对冲当前的通货膨胀,而无法拓展增量消费,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前景黯淡、股市暴跌和全民社保体系不健全的情形下,个人的消费行为会更加谨慎,很多人会压缩自己的消费支出。如此一来,产出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下阶段因产能过剩造成的问题也会更加严峻。
从国外的历史经验来看,只有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才是启动内需的正道。在国内要增加财产性收入,最佳的途径就是股市和楼市,现在楼市“高危”,而目前的股市又异常低迷,很多股票都跌破了价值区间,如果能够让股市恢复本色,内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前提是一个健康的股市)。有人统计研究,股市与楼市、车市之间具有滞后6个月的正相关关系,如果股市起来了,就自然会给楼市等形成间接支撑。
从近期市场的走势来看,机械制造、水泥、建材等板块虽有一定表现,似乎给人的印象是拯救实体经济的方案也间接拯救了股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4万亿元”、“十项措施”究竟有多少会流进这些上市公司,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况且,有大小非和限售股这座庞大的“堰塞湖”存在,投资者岂能安睡?
如果大小非和限售股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很难走出困境,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帮助作用自然就打了折扣。所以,实体经济要救,中国股市也得进行制度性救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