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志林:平准基金正当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03:39  东方早报

  李志林(忠言)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

  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呼吁推出平准基金的层次提高。如果说3000点、2500点时市场呼吁平准基金多半属于一厢情愿的猜想的话,那么,自2245点和1700点跌破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两次呼吁,以及原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宇、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王连州、吉林省证监会局长江连海都主张推出平准基金,就带有某种官方色彩,至少表明平准基金已列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有相当的可信度。

  设立平准基金有国际先例可循。在亚太地区的股市中,不乏平准基金的先例。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平准基金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设立,近期,越南、俄罗斯也纷纷仿效,股市均上涨50%,11月6日韩国又推出5000亿元的平准基金。这就为中国推出平准基金提供了借鉴。

  推出平准基金与中国式救市基调相契合。面对全球用注资挽救资本市场和美欧国家频频请求中国出手救全球金融危机的呼吁,中国政府救市的基调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全球最大的贡献。”所谓“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一是确保明年经济增长8%以上,为此,在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会制定一系列旨在拉动内需的货币、财政、投资、税收方面的积极政策;二是加大力度、确保资本市场稳定的政策,在严控大小非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推出平准基金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无疑是最佳的救市选择。

  目前推出平准基金正当其时。从时间方面看,本轮直线下落式的调整已持续了13个月,已到达18年股市的平均成本线。从空间方面看,72.8%的跌幅,为一年来全球股市跌幅之最,也是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二大跌幅。从市场估值看,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据11月5日《证券时报》披露,11月4日1706点收盘时,沪市平均市盈率仅12.42倍,比998点时16.19倍低20%,市净率1.92倍和平均股价5.95元,虽仍然高于2005年6月998点时的1.7倍和4.62元,但扣除新老划断后上市的298只新股的增厚因素,如市值占总市值2/3,发行价的市净率均在3—4倍,发行价市盈率均在30—98倍等,同比样本股的这两项指标实际上也低于998点时水平;跌破净资产的股票达214只,也多于998点时的176只。现1700点的估值甚至比1994年7月325点时16.43倍、1.81倍和1996年1月512点时19.93倍、2.44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还要低。再考虑到时下1元股60只、3元股766只、5元以下股1019只,5—10元股417只,10元以上股166只,20元以上股仅32只的股价分布的超低化,以及多数股票跌幅高达80%以上的超跌过度化(多数股票比“918”1800点时又跌了20%,实际价位已在1500点之下)。

  平准基金最可能推出的时机。我认为,第一种可能,在1700点附近宣布组建平准基金的消息,宣示政府对市场价值底部的导向,但平准基金真正入市位置可能是1500点。第二种可能,1700点时平准基金只是放出的气球,引而不发。当市场博消息落空,往1500点方向杀跌时,割肉筹码正好落入大机构张好的网袋中,然后再推出平准基金。不管何种可能,1500点以上极有可能形成本轮熊市的终结点。

  平准基金的救市效果显著。日本于1964年投入5127亿日元建立平准基金,占总市值和年交易量的6.9%和9%,随后一年股市上涨50%;韩国于1990年投入100亿美元设立平准基金,占总市值和年交易量8.9%和8.4%,基本稳定了股市;中国台湾于1996年投入2000亿台币设立平准基金,占总市值和年底交易量的4.2%和1.9%,股市出现反转。如果中国推出5000亿元平准基金,用真金白银救市,那么至少能带动3倍的社会资金入市,可使3万多亿流通市值的股市涨30%以上,即收复2245点,甚至2500点,构筑一个大震荡箱体,大多数超跌的中小盘中低价股都有翻倍的希望,就能有效恢复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其救市效果及持续性将大大超过“424”和“918”两次救市。

  如果平准基金真能梦想成真的话,那么,从6100多点跌到1600多点位置,无论从大局观上,还是从经济、货币和股市政策取向上,或是从投资价值上,或是从技术层面上,都值得看多或看空的投资者多生一分心,多留一分意,精心布局,切不可乱中出错、贻误良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