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700点的恐惧和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17:26  新浪财经

1700点的恐惧和希望


  知钱俱乐部 向贵成

  美国的改朝换代,美股以两天连跌10%来迎接。A股也未改颓势。从去年10月6124点到前期低点1665点,跌幅达到72.8%,围绕1700点一线已有多日的振荡,大盘面临方向的选择,下一步,向上,还是向下?这是每一个股民关心的问题。

  去年秋天,在知钱俱乐部听了宋鸿兵、巴曙松、侯宁等专家的演讲,尽管当时他们的观点不是“主流”,但我接受了他们的看法,认为中国式泡沫已到破灭的边缘,股市会大幅调整。

  到今年4月下旬,3000点时,我认为泡沫已挤完,重回牛市。期间宋鸿兵老师在俱乐部演讲时,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将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一定会把中国经济拖下水时,可能是由于从6000点逃顶的而带来的自满吧,我不相信他的,我不认可中国会出现什么经济危机,股市已调整了一半,泡沫已挤得差不多了,牛市应该重新开始了。特别是后来从三一重工开始的不少上市公司都承诺大非不减持,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大小非才是市场下跌的主因,更坚定了我看多的信心。所以我3000点抄底,赚了钱3700点也没出,准备做长期投资,多亏后来及时认错,才没遭到大的损失。

  从那次反弹的顶部到现在,股指再次腰斩,底部到了吗?很多人,一直爱用中国的泡沫与日本和台湾地区曾经发生的两次泡沫的破灭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日本、台湾地区的跌幅比目前A股的跌幅还要大,日本从1985年的1万点涨到1989年的3.89万点;从1990年1月开始长期缓慢下跌12年到2002年8月的8000余点,跌幅达79.43%,这次金融危机,现在又回到8500点左右了;台湾加权指数从1985年680点涨了几年,达12000点,又在近40个跌停板后跌到2000多点,跌幅达83%,这次金融危机,又回到了4700多点。

  我们会不会重演?泡沫吹起的时候,原因、过程还有市盈率水平几乎是完全重演。泡沫下跌的程度,目前看来,是重演的趋势。从估值的横向比较来看,尽管股指最多时跌了72%,但A股的市盈率在全球主要市场上仍是仅次于纳斯达克的第二高,纳斯达克汇聚了美国甚至全球最具成长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A股能和它比么?与恒生指数比,A股股价平均比港股贵37%(11月6日收盘),中石油、中石化等权重股H股的股价甚至不到A股的一半。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毫无疑问地已进入下行周期,银行、地产、资源有色等股票的利润增速都会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明年一季度的季报出来后,不排除市盈率突然变高的可能性,中国从外向型经济到内需导向型经济的转变,从简单加工制造型资源消耗型经济到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经济的转型可以说道路还比较漫长。从外围环境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还深不见底,这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建,道路还相当漫长,可以预计,本月中旬即将召开的G20国会议,最多能象征性地达成一些协议而已,不可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会前可能会有些反弹吧,会后很可能再次走上跌势。政策层面,从3000点以来,政府一直在出台救市政策,今日盛传的推出平准基金和将大小非改为优先股的消息从常理看很难推出,前期推出的汇金回购银行股和国企增持流通股在一定意义上讲相当于平准基金的功能,因为这些钱都是国有的,和财政部出钱有什么区别呢,何况正在推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的就是钱,这个时候国家拿钱来买股票,可能性不大。从汇金和中石油等增持的结果来看,即使推出平准基金,又救得了股市么?大小非的问题,一是从法律上来讲不可能推倒重来,二是市场跌到现在,事实上已经解决,从统计数字来看,大小非减持的数量越来越小,特别是一些好公司的大小非。现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博弈已经以同归于尽而即将收场,剩下的,是如何共同做好企业的事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大盘蓝筹股下周打破市场盘局

    大盘探底反弹 金融股表现理想

    战略相持阶段谁能跑赢大盘

    影响下周A股大盘的五个因素

    下周大盘走势预测

    利好预期助大盘走强 谨慎仍不可缺

    基金定投:用纪律战胜恐惧

    抛开恐惧的“黑”周五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可取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