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本来中国石油从48元的高位下跌到如今的只剩近1/5,在A股市场整体大跌的背景下无悬念。但是中国石油在A股,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其股价的倾覆具有指标意义。不仅如此,在心理层面,这只被寄予太多希望的大盘蓝筹留给中小投资者的却是难以弥合的创伤。
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中国石油上市以来连续下跌,直至今年4月18日跌破发行价16.7元,则让股民们真实体味到资产泡沫的荒谬和虚无。16.7元甚至也不是这只“定海神针”的底部,如今其交易价格对应的2008年动态市盈率仅14倍左右,与其发行市盈率22.44倍已经相去甚远。
一个经济事件有怎样的最终结果,不应当简单归结于某一个特定的因素。反思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夸大某一方的责任也有失公允,并且无益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这场暴跌中,政府、企业、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股民,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泡沫的铸就,走入自己挖好的“陷阱”。
中国石油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这样一家优质的大型国企,拥有稳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理应在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石油回归A股是历史的必然,A股市场能够接纳中国石油也是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石油上市正值A股估值的高峰,它的上市时机是否适当?
去年一种流行的观点是,A股过高的估值水平,需要大型国企不断上市以及由此带来的股票供给增加去消化。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见解可能把股市的“宏观调控”过于简单化。价格机制在股市经常性的阶段性失灵,群体性的痴狂导致群体“博傻”,在一个时点上猛然增加供给未必有效。更何况中国石油发行股本仅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18%,其微乎其微的网上发行中签率已经充分证明这样的新增供给只是杯水车薪。
可见提升证券市场的容量,合理有序的增加股票供给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监管者悉心研究,缜密规划。拿中国石油来“灭火”只会适得其反。
企业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价则是中国石油以及今后的A股新上市公司需要补的功课。上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有过把股票市场当圈钱机器的教训;那么现在在牛市中透支未来的成长,与当年的圈钱又有何异?上市公司还是要再融资的,上一回你高价发行后股民都被套牢,下次你想再拿点钱,就没那么容易。
机构投资者们,你们真的成长了吗?从基金份额的规模来看,确实长大了,千亿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在2007年着实风光了一回。但是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是否跟得上?在上证指数5000点的时候依然在炒作蓝筹股,这不是价值投资,顶多是“价值投机”。
散户们的教训,应当更为深刻。中国石油还是那家中国石油,无论从资产质量还是从长期盈利能力上来看,它都是一家上乘的上市公司。但是为什么去年48,今年10元?即使中国石油坚持实施45%的现金红利派发政策,并且每年实现15%的增长,要收回48元的投资,谈何容易?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庆幸:中国石油不是安然,中国证券市场也不是衍生品当道的华尔街。我们的高度,决定了摔下来还有机会再爬过去。现在开始,还来得及改正。
蒋飞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