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大并圈钱 没完没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11:2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叶檀

  只追求规模扩张的上市公司,不少已成为资本市场的裸泳者。熊市暴露出它们一味追求外延扩张、无法善用资金的短板。可是,再融资还是要继续的。

  我们先来看中国平安工商银行

  根据三季报,国内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业绩下滑的主因是众所周知的富通投资亏损。中国平安第三季度亏损78.1亿元,同比下降316%;前三季度亏损7.0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6.8亿元。富通集团股票的减值损失是影响集团2008年全年净利润的最大因素。集团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对其中约人民币157亿元转入利润表中确认减值损失,不排除进一步产生减值损失的可能。如此低下的市场嗅觉,提出天量再融资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工商银行三季报业绩增速也明显下降,计提了13.90亿美元和6.73亿美元的减值准备。虽然工行所持美国次债投资面值占公司全部资产的比例相当低,但为了满足可能的风险债券资产拨备,工行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拟在2011年底前分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期限不短于5年的次级债券用于补充附属资本。

  1000亿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显然,仅仅应对损失拨备不需要如此巨大的资金。也许另一则新闻可以给我们答案,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近期表示,该行计划3年内将其海外资产扩大一倍。目前,工行已在纽约、悉尼、多哈、迪拜有分支机构,工行于2007年10月以54.6亿美元收购非洲第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如此扩张,1000亿元恐怕不敷所用。

  为什么内地上市公司总是圈钱无止境?除了一再遭到痛斥的股市腐败与监管黑洞之外,一味做大规模的评价体系难辞其咎。我们对于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是错误的,以为大就是强、大就是美,而对于真正创造价值、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公司激励不够。

  不仅金融机构,许多上市公司都在致力于圈钱大干快上。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规模扩张与管理能力、与资金控制能力不匹配。到目前为止,不断扩张的金融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内的利差、息差与中间收入,没有通过扩张为投资者赚回什么钱。

  而中信泰富的外汇杠杆交易与中国人寿的投资公允值大幅缩水,一再证明,这些公司无力管理规模如此巨大的资产,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少,而不是太多,他们的扩张速度太快,而不是太慢。

  并购、重组是企业的内政,外人无需多嘴多舌,不过这些公司不断再融资和低效扩张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那就不是企业的内政而是事关全体投资者的外政。

  有关方面就有必要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对此类建立在盘剥投资者基础上的低成本扩张说不,强制性现金分红是第一步,给予普通投资者类表决权是第二步,实行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赢利能力、杜绝低成本扩张是第三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