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还有多少个中信泰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 09:43  中华工商时报

  张立栋

  四年前,中航油(新加坡)因石油衍生品交易而亏损5.5亿美元。当年的那则消息,引爆了人们对大型国企海外子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抑或说是公司内控能力的质疑浪潮,而5.5亿美元损失的消息足以登上任何财经媒体的头条位置。

  而现在看来,那就是个“小儿科”,在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字头公司已兑现或浮亏的纪录一再被刷新,这次是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00267HK)上周发布的公告称,由于该公司在澳元期权产品上的投资失误,为公司造成了147亿的损失,其中逾8亿元亏损确认于今年入账,其余部分则为未实现亏损。

  仅从损失规模而言,这已经是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公司中因为炒汇而产生的最大一单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造成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似乎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错误估计美元走势而豪赌了一种与澳元挂钩的累计股票期权。他们认为美元要贬值而事实相反,于是陷入巨亏泥潭。让人担心的是,由于他们依然拥有相关合约的风险敞口,所以,如果美元对澳元继续强势,恐怕浮亏数字还将进一步加大。

  中信泰富的问题目前正在进行中,这笔损失的非市场性因素究竟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在相关报告没有最终公布之前,不好乱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此巨大损失一定是由于该公司对外投资中风险控制环节发生了问题。

  作为投资者,人们现在更该关心的是,还有多少海外公司在外汇理财方面存在类似的问题?潜在的炸弹还有多少?排“雷”工作该如何推进?其实,不用别人提醒,海外投资者早就对此作出了反应,在中信泰富问题公布之后,香港市场上的其他中资股公司都遭到了抛售,股价暴跌让很多人遭受损失。

  那么,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应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呢?事实上,海外的国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的中航油(新加坡)不必说,在那之前相关的尝试早已有之。其实,参与海外金融产品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套期保值,属于正常的公司理财行为。而近年来在暴利驱使下,在风险与责任不对称的管理机制下,不顾风控基本原则而进行高杠杆产品的操作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正常市场条件下或许这些问题还不能立刻显现,而一旦遇到类似国际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后,那些以往在灰色地带中玩的危险把戏就马上暴露出来,急退的大潮会让我们看到这些无比尴尬的裸泳者。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看到,目前有25家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境外期货套期保值的业务许可证。而近期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巨幅波动,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加强这些企业的风险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是相关管理部门刻不容缓要做的事情。要知道,中信泰富也是一度被认为是“蓝筹样板”的海外国企。

  (27I2)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