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家之死彰显资本无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10:28  北京晨报

  汪世军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果把这句话送给在10月15日跳楼自杀的广东“糖王”庞贵雄作为悼念的话,似乎有些不够尊重,但它恰恰揭露了资本市场的无情。

  尽管到现在为止,“糖王”之死仍是个谜,但有一点几乎可以确定,那就是“糖王”在生前进行了错误的“对赌”操作,以至于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身陷“债务泥潭”。

  有人猜测,最近期货市场的暴跌是逼死“糖王”的最后一根稻草。“糖王”可能在白糖期货市场进行了巨额的投机性做多,与今年3月份以来的期、现货市场糖价大跌背道而驰,最终将自己逼向了绝境。而支持这一猜测的最大理由就是,今年元旦至春节期间,白糖期货价格由3600元/吨一路飙升到5385元/吨;加上雪灾减产因素,很多糖企都看涨后市,纷纷存货待售。但随后糖价急转直下,白糖901合约至10月10日已最低跌至2652元/吨,比峰值缩水一半有余。在这波下跌中,作为白糖生产企业,中谷糖业集团不仅没有逢高售糖,反而将糖抵押给银行,换回资金寻求扩张。糖价下跌致使抵押品价值急剧缩水,与市场“对赌”的“糖王”最终招来了贷款银行的追债……

  “糖王”以一死换来解脱,但对那些债主们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银行的贷款损失自然可以从抵押品拍卖中捞回一部分,其余的补充一下坏账,日后由政府来买单即可。但那些重承诺的债权人或企业就难了,只能靠自己来承担。信用在“糖王”跳楼的一刹那就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危机面前中国企业孱弱的躯壳。

  实际上,“糖王”之死已彻底暴露出中国企业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之弱和危机面前信用的无力。看一看手握重金却仍不断进行抵押、担保、贷款、融资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家,看一看银行手中被轮候冻结的股权有多少股,就知道危机来临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多大,银行的坏账会有多高。对这样的上市公司和银行,投资者又有多少信心值得留恋?

  融资融券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但这一信用化的“对赌”模式注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运用,否则,难免会令“糖王”死不瞑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