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大小非”分崩离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0:24  东方早报

  马红漫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经济学博士

  自上周四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出台后,市场走势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周三当天的跌宕起伏可谓是惊险之极。在市场自发试图去回探政策缺口的时候,政策之手再次发力,调控部门力图维护1800点底部的意味越来越明确。

  从9月18日三项救市政策后,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看,监管部门贴近市场内在需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与之前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以及宏观政策维稳的措施完全不同,最新的政策完全切入了市场自身运行的逻辑。最为典型的就是周四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第七条作出修订,放宽了相关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敏感期限制。这一调整正是针对市场质疑汇金增持中、工、建实际作用而来。因为按照之前的规定,上市公司季报公布前一个月不允许股份增减持,而其时正值进入三季度的最后一个交易周。这意味着留给汇金去增持三大国有银行的时间,最多不过五个交易日。因此,市场对汇金入市的效果心存疑虑。而在周五,针对大股东意欲回购股份却缺少资金的问题,有消息显示,有可能会允许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筹集回购资金。每当市场遇到瓶颈问题之时,新规就能够及时出台,政策救市迹象就此进一步明朗化,自然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

  但对于未来市场走势的研判,争议并不会因此而彻底消失。利好的因素已经非常明确,甚至有媒体明确报道称,上证指数的2000点就是相关调控部门的政策底线。因此在两率齐降后,市场却依旧跌破2000点之际,才会突然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政策。但另一方面,市场之前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并没有消失,甚至可以说更加明显。无论宏观经济趋冷的风险,还是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以及海外金融市场的动荡不止,都清楚地表明过度乐观看待中长期趋势仍然为时尚早。更何况,中国资本市场有谚语云,“政策底不是市场底”。政策利好构筑的底部固然具有明确的支撑意义,但最终还是要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

  据此而言,至少目前政策救市带来的市场机会,在属性上还是应该定义为反弹,并且应该从结构性机会上予以把握。结构上的变化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大小非”对市场理解的变化上。一直为市场所担忧的“大小非”终于不再是铁板一块,以央企等行业龙头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对股份实施增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间仍有很多小非股东在继续抛售。对于这一反差,笔者建议投资者要给予关注:首先,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表明了国资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其次,大股东增持的股份数量、频率,以及价格高低,可以表明产业资本对于上市公司股权估值的判断;其三,小非的继续抛售未必就是继续看空后市,毕竟在救市政策愈发明朗后,小非依旧大肆做空未必是明智的。事实上,使得小非继续抛售的重要原因仍就在于资金面的困扰。在持续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众多中小股权投资者所经营的主业陷入到严重的资金紧缺中,因此在市场暴跌后仍旧不得不抛出股票,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笔者之前曾多次提及,全流通之后市场的话语权已经集中在产业资本手中。而目前央企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积极增持行为,至少表明部分产业资本已经认可目前的股价的低估状况中。这对于希望能够在市场反弹中把握机会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思路。笔者建议投资者从大股东进一步实施增持的可能性角度予以观察,具体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市净率不宜超过两倍,二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现金流比较充裕。对于后者,应侧重于关注刚刚在周期性机会中大赚过一把的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由于增持和回购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因此尽管这些行业目前陷入到了周期调整中,但是之前繁荣期所积累的资金为增持回购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长期看,周期性行业最终还会迎来复苏,目前的低股价对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