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纪鹏:解决三制度缺陷是长线资金入市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02:17  证券日报

  编者按:要吸引长线资金入市早已成为市场各方的共识,在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占比达80%以上,“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在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建立并完善长线资金入市机制、拓宽长期资金的入市通道并保护长期资金的合法权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长线资金入市机制探讨系列报道”,将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本报记者 白岭

  经过高潮与低迷的风雨洗礼,在A股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成为众望所归。在市场流动性缺失的状态下,长期资金的入市尤其被市场中人寄以较高的期待。近日,记者专访了经济学家刘纪鹏教授。刘教授对中国股市具体条件增强市场财富效应、实现有效的资本激励、从而喜迎长线资金入市和驻市给出了三大建议。

  长线资金主要有两种力量,在良性循环中,大小非也可以成为长期资金。

  谈到长期资金入市,就不能离开长期资金的概念。关于这个问题,刘纪鹏教授认为,在海外市场探讨的有两个方面是和长期投资有关的。

  一个概念是机构投资人,在海外市场上机构投资人的的比例比较高,平均达到75%-80%,机构投资人又主要包括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象保险资金、基金、控股公司,基金之中私募基金的比例比较大。

  第二个概念,西方全流通市场中没有大小非的概念,但发起人股份和主要股东的股份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按照这个测算,中国的大小非也是长期资金,从这个比例看,长线资金也不少。因此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在一股独大的持股结构下,如何让大股份保持稳定,而不是利用全流通高抛低吸,这是在解决股权分置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当今股市一个压力比较大的基本因素。

  财富效应是长线资金入市的前提,而影响财富效应的关键还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

  “长期资金入市的前提是市场具备明显的财富效应,而影响了我们财富效应的关键还是股市的自身制度缺陷。”刘纪鹏教授认为,把股市暴跌简单地和海外股市联系到一起,或者归结于天灾,都不有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在当前的暴跌中对于资本市场本身在发展中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进行反思,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刘教授认为,6000多点的大起和2000点的大落,严格说也和大小非密切相关。股改后本来应该送股之后非流通股的流出被往后拖延了,所以导致涨到六千点。而12个月以后大小非的涌出不断发生,使大家看到了原来风险并没有化解,时至今日,风险的释放,价值体系的重新评估,也是跌到2000点的缘故。今年900亿股左右的非流通股解禁,明年这个数字将是6000亿,压力依然巨大。在全可流通的估值体系下,一家IPO的上市新股的市盈率应该在8-12倍之间,而这一时期的新股依然是28倍甚至38倍的高市盈率,这也造成了限售股风险的不断积累。

  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暴跌的三大制度性缺陷,先治本再治标。

  如何过制度性建设来解决这些矛盾呢?刘纪鹏教授提出,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用期权激励制约管家看住东家,和从新股源头上锁定风险三大建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长线资金有望提供上攻新动力

    南车暴跌 制度缺陷显现

    股票市场制度缺陷与未来发展方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