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恫吓大小非是逼其赶紧逃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 07:39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评论员

  恫吓声中,是对大小非的万般呵护。

  对于大小非实质性举措不多,但恫吓之声不绝,其实是在逼大小非尤其是不受国资委政策限制的小非赶紧抛售。

  大小非们很领情,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减持月报显示,截至7月底,沪深两市“大小非”共套现8.49亿股,较6月份4.51亿股的规模,环比增加88.25%。自4月22日到8月19日,沪市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68笔(不包括债券,但包括封闭式基金7笔),累计成交金额78.78亿元;深市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55笔(不包括债券,但包括封闭式基金5笔),累计成交金额35.10亿元。

  两大原因促成大小非夺路狂奔:一是持股成本低,即便目前股市下跌大小非仍然能够获得收益,大小非的估值体系远低于二级市场;二是恫吓的功劳,谁都知道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迟早要解决大小非的问题,巨斧临头,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减持从巨斧下逃命。

  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举措是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二是从7月21日起,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网站上逐月进行披露。究其实,这也并非实质性举措,通过过桥减持的办法,大小非就能将虚掩着的坎轻轻迈过,目前通过券商、银行、信托的过桥减持层出不穷。我们能想到的,大小非以及大小非背后的金融专家们早就想到了。

  大小非夺路而逃,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症结。

  第一,有关方面试图以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非市场、伪市场的问题。大小非的低成本巨量持股并不是市场化的反应,恰恰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非市场化的一面,只有以强制性红利制度等办法强迫大小非尽到信托责任,中国股市才可能得到喘息之机。但在解决这一问题是,有关方面以对价、法理为依据,迟迟不愿动用实质性手段,真正缓解大小非压力。第二,许多大小非是股市的寄生虫,他们的增资扩股、借壳等得到的大小非,其成本甚至在零以下,他们支付的机会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实体投资可以得到相同的收益。以产业基金饥渴症为大小非解脱,认为大小非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投资所迫,是说不通的。实际上,对于宝钢、中信等上市企业来说,早已打通关节,没有什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分。

  我相信,管理层不希望股市下跌到这种程度,不仅挤出泡沫,还挤到了肉里,让实体经济、融资功能同受其害。

  但有关方面解决问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有诚意地解决问题的态度,是暂时冻结所有大小非的流通,而后出台实质性的大小非细节,让所有大小非使用同一套规则减持,而不是用目前的办法,用语言和拖延战术让整个市场不安,让大小非赢得空间。“恐吓和谩骂不是战斗!”这句鲁迅的名言,我们要转送给那些不断恫吓大小非的官员。

  没有实质性利好,股市20日大涨之后,次日大跌,这已经影响到战略布局。21日南车H股上市,A股与H股同时大跌,连炒新股都成为噩梦。南车能以2.6元的价格在H股上市是境内机构护盘的功劳,他们以举重运动员的精神,在A股之后扛鼎到H股上市首日,以3.6元的价格狂买10亿股,南车H股上市对他们如蒙大赦,一天也不愿意多举。类似南车这样的大盘股上市是央企上市战略意图的体现,并且在市场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倾机构之力为大盘股护盘,但市场并不认账。

  有形之手对股市是有力的,也是无力的。所谓有力,是在打压之时,股市楼市听到印花税、大小非、信贷紧缩闻风丧胆;所谓无力,是在托市之时,市场患上麻痹症之后的托市之举屡不见效,出现市场大底后,以股改等实质性举措挽救市场。没有人能拧得过市场规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