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本太低导致上市公司违规难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08:47  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袁炻

  “全流通”曾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是一剂治疗国内上市公司治理不足的良方,可以令“大小股东利益一致、高管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而为上市圈钱、为获得流通权,部分上市公司及大股东也向普通投资者许以“美好的未来”,上市公司高管也主动戴上“金手铐”,但由于诚信的缺失、违规成本的低廉,这些在成熟市场行之有效的制度现在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上市时画饼最大的莫过于中国铝业,在调查中,该公司当之无愧地成为违背注资承诺票选冠军。而形形色色违背股改承诺的公司更是一抓一大把,如有些大股东以劣充优向上市公司注资,还有些大玩文字游戏,转换概念来糊弄普通投资者,有些有钱不分红也不主动承担补偿责任的……有些公司觉得自己被列上榜单有些冤枉,因为违背承诺不是自己主观上故意的。比如资产重组在国资委审批环节卡壳了,比如行业大环境出了问题,又或者将责任推到新会计制度上。可是说到底,这也是上市公司不讲诚信所致。

  而比违背承诺更让普通投资者受伤的是“大小非”和董监高人员违规套现。由于之前对“大小非”套现压力估计不足,监管层对大小非解禁的监管措施有一定漏洞。尽管多次修补,一些“大小非”仍强行抛售,原因就在于其违规成本太低。如对宏达股份的两小非,交易所只能公开谴责,限制交易,而限制交易可能正中他们心意(本来就不想再买股票),证监会虽然对这两个小非公司立案稽查,但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有威慑力的结果出来。

  对董监高人员违规套现的处罚也是一样无力。在少数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董监高人员为套现不惜辞职的现象非常让人担忧。一方面,这些高管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方向,另一方面,这些做实业出身的人高位套现后是否会另起炉灶,从事与现在的公司相竞争的行业呢?毕竟目前对这些人,并没有市场禁入的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国内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采取相对严格的法律法规“帮助”上市公司形成诚信守法的习惯非常必要。比如对违背注资、盈利承诺记录的上市公司采取再融资限制措施;对辞职套现、没能履行信托责任的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实施严格的市场禁入等措施;同时引入集体诉讼制度,给中小投资者更多的保护。否则,上市公司及股东、董监高人员频现失信、违规的痼疾难以根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