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盼更独立更客观更前瞻的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1:26 金羊网-新快报

  记者观察

  新快报记者 高菲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半年的大熊市里,很大一部分国内的证券研究机构犯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正如众多有识之士所言,造成证券研究机构集体“大跌眼镜”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未能站在中性的立场上发表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可能是损害证券研究“有效性”的根源。

  总体上看,业内分析师在对大盘过去半年走势的判断上过于乐观。这一方面说明分析师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和普通投资者类似的盲目性和“羊群效应”。另一方面,在不能做空的单边市里,很少有研究机构乐于发表过于悲观的看法,即使是内心看空,但在公开场合发表的结论也只会变成是温和的“谨慎乐观”。

  此外,人的天性决定了大家都喜欢听“好听话”,因此,唱多的分析师经常受到欢迎,而看空的分析师则会面临舆论压力。应该说,更加前瞻、更加独立的观点,是我们在今后的股市策略研究中所乐于见到的。

  在对行业的研判方面,业内分析师的把握能力明显好于对大盘的研判。这主要是因为,行业的发展脉络远较股市的波动来得清晰,扰动因素也比较少。因此,总体而言,在对行业方向的把握上,业内证券研究机构比拼的是真实力、真功夫。在该领域,更具前瞻性的分析和独立研究是今后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

  在对个股的研究方面,业内证券研究机构则往往表现得很差劲。最突出的现象是绝少有分析师愿意撰写评级为“卖出”的分析报告,多数分析师在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做出预测时总是表现得过于乐观。更有甚者,部分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研究机构,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一些基本面非常糟糕,前景黯淡的上市公司给出买入评级。在短期的上涨后,这些垃圾股留给投资者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据了解,这些垃圾报告之所以会出炉,并不是因为分析师水平太臭,而是因为他们所依附的研究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够作出客观和公正的判断。比如说,有的研究报告目的只在于帮券商的投行业务部门或上市公司的融资铺路、造势;有少数证券分析师更是可能因业内的“裙带关系”帮机构投资者吹捧其持有的相关股票,其效果是引来一帮无知的接棒者,而机构则顺利出货。

  一个更独立、更客观、更前瞻的研究氛围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这才是国内证券研究今后所应该呈现的发展方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