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国资证券化意义深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14:56 上海国资

  编者的话

  资本市场对国企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方面有巨大积极作用

  伴随着盛夏的热浪,地方国资证券化来势迅猛,成为近期一大热门话题。

  据媒体统计,至少有12个省市国资部门下发包含通过资本市场整合地方国资的具体文件,不仅是上海等国资重镇,就连广东、浙江等国资占比较少的政府亦纷纷表态,将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国资,并且各地不约而同把“十一五”做为时间表。

  如此整齐划一的行动颇值得研究。

  这种大规模的重组行动势必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巨大刺激,因此并不难理解为何市场猜测A股的大幅调整是地方国资选择此时重组的主要因素。除了业绩的考量外,此时对企业重组的成本与牛市相比也大为降低。

  但事实并非如此单纯。一条极简单的理由是,整合并非一蹴可就,更非朝夕之功,从酝酿到产生方案再到实施完成,极尽复杂,不可能刻意去踩中国股市那颇难预测的走势。

  地方国资涨潮般证券化应有更多深层次理由。虽不可一一历数,但因价格管制所造成的企业整合冲动不能被忽视。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管制在短期内或可控制CPI和PPI增幅,但长期必定造成价格机制扭曲,企业决策失误。尽管如此,至少在目前,价格管制并无放松迹象,在这种背景下,深受价格管制之苦而缺乏央企那样巨额补贴的地方国企寻求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实是在意料之中。

  由此可以想见,如果价格管制在下半年依然未有放松,地方国企整合当不会停止。

  不过,在本轮地方国资证券化浪潮中,国资部门主导的痕迹亦非常明显。鉴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推动,市场对此轮国资整合效果抱有相当期待。

  其中,上海因其国资总量巨大,运作空间广泛尤为令人关注。今年上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上海就有10余家国有上市公司密集发布资产置换、资产注入、重组公告。5、6月间,国资重组达到一个高峰,上海水产集团、上海广电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外高桥集团以及上海华谊集团先后宣布将集团优质资产注入到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动作之频繁超乎了市场预想,后续动作亦可能越来越大。

  事实上,国资证券化一直是上海国资部门探索经营国资的途径。早在2006年初,上海市国资委就在其“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两化”),同时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该规划特别要求,到2010年,上海将逐步收缩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户数,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将集中到上市公司中。按照这个数字,上海等待证券化的经营性国资对应的数量将接近700亿元。

  《上海国资》当时独家解读此政策的出台背景是: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方便国资流动,另一方面亦可避免国资流失。

  所以,即便是在较为沉寂的2007年,上海国资动作亦不乏看点。当年,新国际集团和国盛集团组建,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战略合作,太保集团重组上市、电气集团回归A股、光明食品集团内部资产整合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从历史传统和本身优势出发,上海领跑地方国资整合不足为怪。

  “国资系统内的上市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外延式成长机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将并驾齐驱,成为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的两大主要动力。”市场评价相当正面。

  看来,国资证券化已是人所共识。

  事实上,国企多年改革可见资本市场给国企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它不仅给企业带来资本的积聚,优化资源配置,但更重要的是对国企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方面有巨大积极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往做强做大。我们当然有很多的途径,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重组,通过资本市场的利用,来很好地完成这么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曾这样阐述。

  而今年,在货币从紧和价格管制政策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利用资本市场意义或更加深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