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清议:A股患上分析师恐惧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 05:35 每日经济新闻

  清议

  本周中国股走势颇为吊诡。先是周四港股在H股大涨带领下走出与美股前一个交易日大跌完全相反的升势,且并未理会当日A股尾盘出现的跳水行情;后是在周五港股继续维持升势时,A股则全日受获利盘沽压以阴线报收。

  具体到个股,工商银行自上周五宣布半年度业绩有望同比增长50%以上的消息后,其A股和H股走势均备受提振。但临近周末,工商银行A股走势疲软,周五高开低走,以阴线收盘;H股却越战越勇,周五低开高走,继续以阳线收盘。

  不难发现,周末国内媒体关于分析师预计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接近本轮增长峰值的报道,给出了A股银行板块普遍回调的原因。按照国内分析师的说法,银行股处在一个顺周期行业,业绩变动通常滞后于宏观经济。言外之意,就是指伴随国内经济增长减速,下半年银行股业绩增速会放缓。然而,包括大摩、高盛、瑞银、瑞士信贷在内的多家大行,纷纷调高工商银行H股目标价。

  抛开银行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不谈,如果注意到过去几年央行大幅收紧流动性,严控贷款增长的情况;注意到其结果导致目前囤积在央行的流动性规模已接近或超过23万亿元,占国内全部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四成以上;注意到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导致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高利贷现象猖獗,以致融资成本上涨对出口企业构成的压力超过了人民币升值;注意到目前的通胀主要是供给不足导致的,而增加供给必须首先放松银根,扩大信贷投放;注意到近期有关货币政策从紧到稳健转向的呼声不断高涨,以及诸如此类的灵活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声音,那么,所谓银行股业绩增长达到峰值的说法,就是苍白无力的。

  一般地讲,如果一国利率处在一个上升周期的开始,那么,银行业盈利能力通常开始进入一个下滑的通道。反之,如果利率处在一个下降周期的开始,那么,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好转则是可以预期的。简言之,货币紧缩,业绩滑坡;货币宽松,业绩增长。

  从这一角度看,上半年国内商业银行业绩颇有些反周期的色彩。银行股之所以在持续紧缩的同时出现业绩大幅增长,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去年央行最后一次加息扩大了活期储蓄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以银行半数存款为活期作背景,自然提升了盈利能力;二是货币紧缩虽然限制了贷款增长,但也为银行选择贷款客户与提高信贷质量创造了条件,由此降低了不良贷款比例,有些银行甚至出现坏账准备回拨的情况;三是众所周知的所得税率下调。

  实际上,上半年贷款增速依然强劲,预计1~6月各类贷款增长率可接近甚至超过17%。在此基础上,即使不考虑货币政策转向,仅从国务院已决定为灾后重建提供融资支持的政策导向看,下半年以至全年贷款增长势头都将是强劲的。

  无论如何,四成金融资产囤积在央行手中全球罕见,即使中国没有央行因过度负债而破产的担心,也到了一个开闸放水的时候了。合理估计是,未来5年,囤积在央行的流动性有望从目前占全部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四成以上降至25%以下,由此可释放出的流动性,加上新增流动性供给,可达到12.75万亿元。作为以信贷业务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如此流动性增长所带来的业绩持续改善当然是值得期待的。

  我并不主张大众投资者增持银行股,原因与国内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多受政府扶持有关。但我从不怀疑银行股走稳对大盘的支撑作用,毕竟银行板块股本合计占A股总股本的比重接近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股“业绩增长峰值论”,只是目前各种利空分析言论当中的一种,反映了国内分析师普遍对中国经济及股市持悲观态度。未来真的值得分析师悲观吗?去看看境外研究机构的观点吧。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周二发表的一份报告,无论采取何种计算方法,中国经济都会在2035年以前超过美国,并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美国经济的两倍。这不足为奇,但稍有新意的是,报告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并非出口,而是强大的内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