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非减持不妨学香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13:3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张佳

  如何应对大小非解禁之后的抛售压力,对于A股而言无疑是多个需要解决的制度性难题之一。

  虽然目前不乏控股股东主动承诺延长限售时间,但这终究是拖延策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虽然也有投资者呼吁国资委代表所有央企大股东表态承诺短期不减持,但这同样是拖延,而且将使国资委失去减持的主动性,对于未来可能的充实社保基金需要带来不利。

  也许,要解决大非减持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思维。而昔日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以发行盈富基金的方式变相减持千亿港元港股的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捍卫香港金融稳定,香港特区政府毅然动用上千亿港元入市,买入了大量蓝筹股。此举虽然成功狙击了对冲基金,但是也留下了如何减持这千亿港元港股的难题。为了避免对港股造成抛压,特区政府采用了创新的手法,将持有的港股注入一个新设的名为盈富基金的指数基金,然后通过将这个指数基金发行上市的的途径来实现减持。这样,最直接的好处在于,即使市场对于盈富兴趣不大,受挫的也只是盈富的股价,而不会影响到这些具体股票的价格。

  为了更好地完成盈富的发行,香港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政策:

  1、首批只将333亿港元的股票以盈富基金的形式上市,在此后两年中通过持续发行分批将剩下的股票通过盈富基金上市。

  2、推出红股计划,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若投资者认购后持有一年不抛售,每持有20份可获得1份红股;若第二年继续不抛售,每15份可获得1份红股。而且特区政府规定此优惠只针对香港居民,而不涉及外国投资者,这确保了纳税人的利益。

  既然香港政府昔日可以通过盈富基金来实现上千亿港元港股的减持,那么央企持有的A股是否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以发行沪深300指数基金来完成呢?当然,目前央企持有的股份减持规模远大于昔日港府的上千亿港元规模,但是多一些变通,也并非不可能。比如:

  1.承诺只通过持续发行指数基金的方式减持;而划拨社保基金的部分亦由指数基金来代替;

  2.以更长时间(比如10年)的持续发行计划来逐步扩大指数基金的规模,实现变相减持;

  3.以半封闭式基金形式发行,在一定年限中不允许赎回股份,从而避免赎回再抛售对市场造成的压力。

  4.推出更丰厚的红股计划(持续时间可达5年甚至10年),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进一步减轻市场的压力。

  时间是最好的洗涤剂,要想短时间解决大非减持问题,显然不太实际。既然如此就不妨换一种思维,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指数基金上市的形式来分批实现,这对央企大股东、A股市场和普通投资者来说,相信会成为三赢的好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