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湘源:再论全流通不如可流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减持成为大小非手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让人格外感到担忧。这是已经有股改对价推高股价所带来的大小非抛售和高管套现冲动所反复证明了的。而这也正是场外资金不敢轻易在所谓“政策底”入市抄底的话外之音。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定格为一种历史范畴的大小非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利益失衡,有着其深刻的市场基础和深远的制度根源。反映在存量大小非减持上的风险,也并不是孤立的市场现象,新老划断并没有切断新生代大小非生生不息的源头。看看沪深股市这三年的扩容速度,据万得资讯统计,股改前上市的股份总计9.59万亿元,其中“大小非”还剩4.94万亿元;而股改后上市的新股总市值9万亿元,其中7.55万亿元尚属于“锁定期”。万得资讯所说的元,指的应是股票面值,同市值不是一个概念。但在目前沪深股市尚有12.49万亿元面值已发行未流通的股票中,有60%是股改后新生的限售股即增量大小非,这足以说明,存量大小非和增量大小非,给市场所带来的除了流通量失控的难以承受之重,更重要的还在于1元成本和市场成本的巨大差别所反映的利益失衡。

  反映在市场功能定位和发行交易机制上的这种利益输送和交换以及通过扩大一二级市场利差空间所制造的寻租机会,显然是比“10送3”更为悬殊的利益差别。如果放任这种利益失衡漫无边际地扩大下去,则无论国家和企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还是人们的投资目标和价值理念,都将发生深刻的质变。要知道这将是一种怎样的质变,看看近期大小非尤其是小非的疯狂减持以及公司高管宁愿辞职也要不顾一切地套现就行了。现实再清晰不过地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种危险极大的大小非量变到质变,仅仅对流通量的解禁再加上一把锁,只是治标不治本。具有大智慧的选择理应是结合发行机制和定价机制的改革,让市场的利益体制真正回到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