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反通胀与救市:鱼与熊掌是否不可兼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14:51 人民网

  当前,除了自然灾害,影响民生的重大事件中必含通胀与股市危机。通胀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股市危机导致股民财富大幅缩水。

  从这个角度看,通胀的波及面要比股市危机更广。无论是对付通胀,还是对付股市危机,都非易事。尤其是在通胀与危机同时出现时,如果反通胀与救市存在鱼与熊掌的关系,那么,管理层便面临着孰轻孰重的艰难抉择,并且易陷入左右摇摆的困境中,这无疑加大了政策操作的难度,也使广大股民无从把握未来政策的动向,在投资时感到迷惘。反之,如果反通胀与救市不存在鱼与熊掌的关系,那么政策的操作难度便大为减轻。

  一种观点认为,反通胀与救市不可兼得。反通胀只因高通胀而生。在高通胀时代,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政府出于反通胀的考虑,对一些行业的产品进行限价(如对成品油、电力进行价格管制),上市公司受到双重挤压,业绩增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那些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人,特别是公募基金缺乏信心去做多,市场持续低迷便不难理解。这意味着反通胀对股市不利。一个证据是,央行于6月7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举旨在防通胀,避免重蹈邻国越南的覆辙。但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大盘在接下来的4个交易日里连续下跌,沪指并创出12年来最大周跌幅。

  至于持“救市不利反通胀”观点者,也不难找到理由。救市如果成功,将导致居民财富的膨胀,纸上富贵的存在将激发人们久违的消费欲望;同时,市场的好转及股价的高高在上又会重新唤起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意愿。无论是消费增加,还是投资增加,都会增添物价上行的压力。

  根据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反通胀与救市这两个目标中,我们只能追求其中一个。如果追求反通胀目标,则不得不放弃救市目标,反之亦然。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结论似是而非,其所提供的依据也站不住脚。如果不予以澄清,会对政府的政策行动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

  反通胀或许短期对市场构成利空,但长期来看,等到反通胀政策的效果彻底显现、物价真的降下来之后,市场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反通胀手段主要是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回笼基础货币等。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回笼基础货币则导致市场资金面的相对紧张,从实质层面与心理层面打击了市场人气。对此,我们没有不同意见。但股市的投资要有长远眼光,所谓“放长线,钓大鱼”,短期内的得失不宜过分计较。从这个角度看,若对通胀听之任之,或许会有利于股市的短期运行,但这样只会将问题延后,而且久拖不决的后果往往是积重难返(越南5月份CPI涨幅达25.2%,就与政府的犹豫不决有关),导致股市的崩溃。相反,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对抗通胀,或许短期市场受到打压,但换来的却是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权衡以上两者,选择哪一个不难作出决断。

  同样,救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反通胀功效。这可从两方面看出:第一,即使不救市,通胀也降不下来。一个明显证据是,今年以来,大盘持续暴跌,以上证综指为例,除了4月份微涨以外,其余月份均下跌,特别是1月份跌16.69%,3月份跌20.14%,6月份截至16日跌16.29%。但这样跌的结果却没有起到阻止CPI上涨的作用。第二,市场的稳步上攻可起到吸收流动性的作用。当前我国物价上涨过快,很大程度上跟流动性过剩有关,而衡量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股市的羸弱不堪导致大量资金回流银行,银行存款的增加意味着M2的增加(5月末,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抵消了政府对抗通胀的努力。而过去的经验也表明,牛市的财富效应并没有带来想像中的消费的大幅增长,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国人的储蓄意愿还是很强的,储蓄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强。

  总之,反通胀与救市可“两手齐抓”。如果通胀能降下来,而股市又能走出低谷,将恩泽普天下的老百姓,善莫大焉。(谈儒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