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业绩快速变脸凸显发审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3:28 金羊网-新快报

  曹中铭

  2008年一季报已经披露完毕,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性来。有的保持了原有的增长,有的停滞不前,更有的交出了一份亏损的答卷。其中,某些刚刚挂牌不久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则出现快速变脸。

  ·1·又见快速变脸

  据报道,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A股市场共有98只新股发行,其中沪市18只,深市80只。其中,深市80家新上市公司中,今年一季报就有7家公司出现亏损,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合计占比为33.75%。

  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快速变脸,本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但此次竟然出现大面积的变脸,确实值得深思,而几乎所有遭遇亏损的新上市公司,都将责任推给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深市的中核钛白,去年8月3日在中小板挂牌,该股2007年全年盈利1745万元,今年一季度巨亏2146万元,已经将去年的净利润全部“吞噬”。上市公司董秘认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材料钛精矿和硫酸价格大幅上涨,另外一个原因是产量也没有达到预期,因而业绩出现下滑。但在该股的招股说明书中,已经明确表示“已经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未来业绩将保持增长”。为何到了见“真包公”的时候,却是以亏损来向投资者作交代?

  ·2·发审环节或存纰漏

  去年的沪深股市可谓牛气冲天,即使是当年10月中旬之后开始调整,沪深市场全年均有不俗的涨幅。市场的火爆,为更多的新股上市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相对而言,深市中小板全年有80只新股挂牌,比沪市的18只高出几倍之多。客观地说,深市中小板新股的上市,给人一种大量“批发”上市的感觉。

  毋庸置疑,从去年开始,国内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CPI上涨4.8%。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CPI涨幅呈逐步走高的态势,去年12月即达到6.5%;而今年CPI涨幅更是“高歌猛进”。因此,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肯定会产生影响,但恐怕也不至于影响到快速变脸的程度。

  事实上,新股大面积亏损,更应该思考目前的发审环节。市场火爆时出于增加供给的需要,中国证监会发审委亦是连连召开发审会,大量企业被推向了市场。这其中,无疑会存在不合要求的企业披着“羊皮”蒙混过关。相对于以前,每家过会的发审委委员名单更加透明,其相关程序亦更加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间就不存在纰漏,也不意味着没有空子可钻。

  ·3·此风不除伤市场根基

  股改之后,新股都是以全流通的模式发行,如果限售期满后,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某些发起人股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套现的强烈欲望。特别是对那些企业的成长性不足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说股改前企业上市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圈钱”的话,那么,股改后笔者以为其套现的冲动更为强烈。在此种背景下,企业与某些丧失了职业操守的中介机构狼狈为奸,通过包装粉饰报表的方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者大有人在。

  这就更要求证监会发审委相关人员在审核时能够严格把关,将那些企图蒙混过关者剔除出局。但从目前的事实看,显然已令市场感到无比的失望。

  如果从更深的层次讲,某些企业能逃脱证监会发审委的“法眼”,亦说明其包装造假的水平在提高,但这并非没有办法应对。前不久,有“虚假信息披露财务杀手”之称的民间人士夏草就对诸多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其中就有去年新上市公司。

  笔者以为,新上市公司像今年一季报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不能再出现了,它动摇的是证券市场的根基,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此风不除,更多的“中核钛白”、更多的“粤传媒”会鱼贯而入。发审委不从源头上站好岗,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