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皮海洲:中小板公司业绩变脸敲响创业板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07:27 每日经济新闻

  皮海洲

  根据管理层的设计,中小板应该是中国股市里的高成长板。投资者投资中小板公司股票,以此来分享中小板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收益。

  应该承认,中小板也确实诞生了苏宁电器这样高成长的公司。不过,对于中小板而言,苏宁电器这样的公司毕竟只是凤毛麟角。相反,中小板一设立就出现了江苏琼花这种造假上市的公司,随后又出现了上市即变脸的黔源电力。但这只是开了个头,中小板的“好戏”显然还在后头。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报道,2007年3月~2007年12月中小板共首发80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就有7家公司出现亏损,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合计占比为33.75%。

  有三成以上的新公司业绩出现变脸,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熟视无睹的事情。它暴露出来的是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制度上所存在的巨大弊端。一直以来,中国股市都只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包括新股发行制度在内的诸多股市制度都是为发行人的融资服务的,而在融资成功后,即便是出现什么问题,有关的当事人也无须为此承担多少责任。此次披露出来的中小板三成以上新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一事,至少暴露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发审委把关不严。就发审委的组成人员来看,基本上都是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经过这样一些专家的审核把关,按照常理,新公司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然而,就是经过这些专家们审核的新公司,居然出现了三成以上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这就不能不叫人质疑发审委的把关不严了。

  二是保荐机构的严重渎职。有保荐机构上市前的辅导、上市后的督导,发行人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荐机构应该是了如指掌。但偏偏是这些经过保荐机构推荐上市的公司,相继出现了业绩变脸现象,某些保荐机构根本就没有起到把关之责。

  三是缺少严厉的惩处措施,违法违规成本低廉。为何一家家有问题的公司能够从发审委的眼皮底下溜过?因为承担审核把关责任的发审委,并不需要真正为发行人质量问题承担责任。而保荐机构违法违规的成本与其保荐企业上市之所得相比,显然不值一提。作为发行人来说,只要蒙混上市了,就可以大圈一笔资金。

  这无疑为创业板的开设敲响了警钟。与中小板一样,创业板打出来吸引投资者的招牌也是企业的高成长性,让投资者通过对高成长企业的投资,来分享企业高成长所带来的收益。但不一样的是,创业板公司在规模上比中小板公司更小,防范风险的能力更差,企业经营管理更加不规范,企业的信用比中小板公司更差,并且一些风投资金套现的欲望更加强烈,企业包装上市的冲动更强。

  不久前,经济学家韩志国呼吁叫停创业板及一切融资行为。当时韩志国是从大小非扩容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的。而目前中小板又爆出三成以上新上市公司变脸的事情,这无疑又从新股发行制度层面以及上市公司质量方面为创业板敲响了警钟。中小板尚且成了“变脸板”,那么,上市门槛远低于中小板的创业板,又如何能够回避上市公司变脸的问题呢?因此,在中小板变脸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创业板的推出确实不能操之过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