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再融资事件刺痛股市再融资制度软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12:06 南方日报
□皮海洲 自今年1月21日推出以来给中国股市带来沉重打击,并一直都受到投资者及市场人士甚至专家学者所讨伐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终于在5月8日被叫“暂停”。根据中国平安5月8日晚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国平安在公告之日起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噩耗。不仅该公司的股价因此出现大幅下挫,股价从百元附近最低下跌到48.30元,跌幅超过50%,而且还直接成为股指暴跌的导火索,投资者因此患上了再融资恐惧症。一直到今年5月7日,平安的再融资事件仍然给股市以巨大的杀伤。正是基于平安再融资事件带给股市的困扰,因此,中国平安能够主动暂停在A股市场公开增发,这是中国平安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可喜一步。 当然,中国平安的“暂停”再融资也给股市留下了一定的后遗症。因为平安的公告只是称,自公告之日起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那么6个月之后呢?中国平安的巨额增发计划是不是会卷土重来呢?如果届时中国平安再次将A股公开增发计划旧事重提,中国股市及投资者会不会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呢?对此,投资者不能不表示担心。 其实,不论是今年1月21日中国平安提出巨额再融资计划也好,还是5月8日暂停A股增发计划也罢,以及这段时间之内围绕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发生的种种纷争,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这一事件“十分完美”地凸现了中国股市再融资制度的弊端,刺痛了股市再融资制度的软肋。 首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很随意。作为规范的再融资行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该是在对投资项目有确切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才提出来。但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显然并非如此。不仅没有确定的投资项目,没有确定的资金需求,甚至就连到底需不需要再融资,也都是不确定的。 其次,融资金额不与投资回报挂钩,凸现股市融资制度的重融资、轻回报。最近几年,管理层一直强调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要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局面。然而,在最能体现上市公司是否重融资、轻回报的再融资问题上,管理层却大开方便之门,任凭上市公司开海口融资,而不把上市公司的融资与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结合起来。 其三,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缺少淘汰机制。虽然股市监管者口口声声强调市场化发行,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但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根本就不尊重市场的选择。如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提出来时平安的股价在百元附近,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股价被腰斩,应该说市场已经投出了反对票。但遗憾的是,再融资制度并不尊重市场的这种“反对票”选择,仍然任凭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万寿无疆”。以至最后决定再融资命运的权利还是掌握在上市公司的手上。如果是尊重市场的选择,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早就被判死刑了。 此外,再融资制度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像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因为没有明确的募资用途,加上公司上市不满三年的原因,根本就不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就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再融资计划,股市管理层却熟视无睹,允许其长期存在,这种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明显是对再融资政策的践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