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在通胀压力下寻找平衡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02:26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岭

  周一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四月份CPI数据,央行下午随即宣布,将自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相比加息而言显得较为温和,应该说对于A股市场短期影响较为有限,市场先抑后扬的走势也反应了这种预期。

  当前中国通胀压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固然有一季度雪灾的影响,更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国外资本市场走势的影响。所以,在面临这种复杂的形势时,管理层必然会采取审慎稳健的政策,而且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也在逐渐显现成效,所以对于二季度宏观面的走势也不必过于悲观。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通胀背景下企业业绩的走向。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的宏观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全面通胀和出口下降将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股市表现好坏的根本还在于企业,股市的动荡目前还没有过去,因为经济增长还没走入一个稳定持续增长的阶段,国际环境影响还在制约着中国。市场走好关键还要看二季度宏观面经济的预期、对企业的预期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从央企一季度生产数据可看出,企业效益下降已经出现,一季度央企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0亿元,同时企业财务风险在加大,预计央企今年利息支出将加大34%。企业现金流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增长过快,22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2008年,由于世界粮食、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国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压力,具体看,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增加等急剧上升对工业企业利润的挤压明显。经济放缓和通胀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两大风险。

  考虑到二季度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美元反弹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以及CPI统计上的基数效应,市场人士预计5月份通胀将有所回落,食品类价格维持稳定也显示国家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正在逐步显现效果,只要政策应对得当,国内通胀压力自然会平稳缓解。但从中长期来看,通胀的推动力来自以下七个方面:美元贬值仍将继续,大宗商品价格牛市尚未到达转折点;劳动力价格仍将上涨;成本压力拉动核心CPI不断上升;肉禽价格滞后美国玉米出口价格1年,下半年仍有很大上涨动力;通胀预期的扩散导致库存上升;被控价的商品有涨价的需求;宏观流动性依然较充裕。此外粮食价格也需密切关注。

  经过前期调整初现反弹的市场,无论是信心面还是政策面都有回暖的趋势,而通胀压力下市场的形态也会变得较为复杂,市场将在多空双方的因素中反复寻找平衡点。上周市场的低迷使得市场对于CPI高企的预期有所消化,所以数据和准备金政策对市场的冲击有限。但面对新出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包括四川地区出现强烈地震等消息的冲击,市场心态可能会更为谨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