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给全社会上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 11: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4日电 香港大公报4日刊登署名文章说,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我们崇尚的市场具有“三公”(公开、公平和公正)特点,这三大特点是市场健康的重要标志。扭曲的或者说不健康的市场,不仅让企业和行业受害,而且还伤及广大百姓的利益,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维护市场“三公”,全社会都要负起责任,不仅包括政府,而且还包括企业、媒体及投资者(包括普通老百姓)。

  以下是该文摘要:

  在高成本时代到来之际,政府不仅要设法降低遵纪守法者的成本,更要加大违法乱纪者的成本。中国股市大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救市举措侧重于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这很正确,因为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具有信息优势,它们极易干损人利己、破坏市场秩序的事。只有首先治理好它们,也才谈得上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笔者赞同经济学家成思危的观点,即应尽快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可否认,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行为的监管和规范,也是提升其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归根到底,只有上市公司的业绩高企,股价的上扬才能强劲和可持续。对于那些有疑点或不可靠的公司(如总经理年薪只有4000多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及喜欢炒股而不愿意干实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远离它们。

  有专家认为,不应把降低股票印花税作为政府救市的主要工具。笔者也认为,政府最大的救市举动,绝非是通过政策来诱导股价上扬(那是市场的事,是上市公司的事),而是尽快完善市场机制,让中国股市从幼稚走向成熟。

  靠炒起来的股票价格,如果偏离价值很远的话,那一定是虚高的价格,不可信的价格。如果市场上充满了这类不可信的价格的话,那这个市场一定是失信的市场,是一个会逐渐远离人气而不是聚人气的市场,久而久之,这个市场也就从萎靡走向萎缩。对于靠信用生存的金融市场尤为如此。

  专家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部分原因,在于个人作出非理性金融决定和采取非理性行动,凸显部分民众对金融的无知状态。美国于是规定每年4月为“金融扫盲月”。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则显得更“傻”,更不理性,极易情绪化。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理性分析和独立判断能力,主要是国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他们喜欢跟风,从众心重,你买我也买,你不买我也不买,于是极易产生巨大的羊群效应,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如果有一天中国投资者(包括百姓)能够普遍具有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不随波逐流,从而准确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机会,那就是为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去年中国股市曾一度高企,其爆炒的原因远大于公司原因,导致投资者对股市预期过高,对股市充满梦幻,一旦股市下跌,心理便难以承受,骂声一片。这实际是投资者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极易被金融机构误导,导致其作出错误决定。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使其在作出投资决定时多些理性少些情绪化,而且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尤其要严惩其误导市场的行为。

  维护“三公”刻不容缓

  都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非市场市,表明其市场机制未真正建立起来。对此,政府完善股市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三公”刻不容缓。

  有专家认为,政府对中国股市的监管如同“粗手绣花”,没有巧劲、不细致,自然绣不出漂亮的花来。政府的监管应尽快由粗变细。制度越细,漏洞越少,违法乱纪行为就越少,市场也就越健康。

  中国股市这次长达数月的下跌,却让笔者欣喜地看到,社会对股市的监督正在发力。很可敬的是传统媒体,最可爱的是网民。股市下跌,全社会都着急,于是,以央视为代表的传媒,邀请各路经济学家、股评家及股民基民等聚集一堂,为股市下诊断、开处方,向政府建言献策。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得好:“中国目前需要的并不是资金,需要更多的是知识”。中国全社会只有加快知识充电,变知识为智能、技术和理性,全力以赴乃至奋不顾身地维护市场的“三公”,那么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行业以及整个市场经济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