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海洲:解决大小非问题应强调大股东良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 04:59 每日经济新闻
皮海洲 对于时下的股市而言,政府伸出救市之手,笔者是热烈欢迎的。不过,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也实在是漏洞太大。而这一漏洞在《意见》出台的当天就被大小非所利用。根据中体产业4月23日发布的股份持有人出售股份情况公告,4月21日,中体产业第二大股东金保利就采取了0.99%的缩量减持方法,在二级市场减持729.4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9985%。证监会希望大小非减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来进行的愿望在中体产业第二大股东身上落空了。 其实,即便就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来减持大小非,也丝毫缓解不了大小非套现的压力。大小非可以寻找一家机构来接盘,然而再由该机构将大小非筹码拿到二级市场去减持。因此,大宗交易只是为大小非的减持增设了一个中间的转手环节而已,并没有减轻大小非套现的压力。 退一步讲,即便不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即便大小非的大宗交易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那些接手大小非筹码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本身也就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这些机构要接手大小非的筹码,同样也需要抽调二级市场上的资金,这种抽调二级市场资金的做法,同样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压力。并且,这些机构投资者接手了大小非筹码之后,也不可能长期持有,他们同样还会把这些筹码抛向二级市场,给二级市场带来压力。所以,大宗交易并不能真正减缓大小非套现带给股市的压力。 当然,鉴于《意见》里所存在的明显漏洞,不排除证监会进一步完善《意见》的可能性。但不论证监会如何完善《意见》,始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毕竟目前解决大小非问题的主动权并不是握在证监会的手上,而是握在大小非的手上,尤其是握在大股东的手上。 这其实是一种作茧自缚。本来股改赋予了中国股市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最好机会。但遗憾的是,中国股市的管理层白白地把这样的机会浪费了。大小非的低成本与流通股股东的高成本,这是早就存在的客观事实,通过股改让二者的成本接近于一致,同时让大小非上市流通,那么大小非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让二者的成本趋向一致,那么大小非就必须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0送10股甚至10送20股以上的对价。但偏偏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利益问题上,管理层站到大股东的立场上,不仅让流通股东与大股东之间进行羊与狼似的讨价还价,而且还明确要求投资基金不得用脚投票,要积极支持股改,甚至允许大股东用股改权证来忽悠流通股股东,并美其名曰“创新”。在此基础上,管理层还将大小非的流通锁定为“锁一爬二”的方式,把股改不彻底的矛盾推后。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只是以很小的对价就获得了巨额大小非股份的流通权。中国股市也因此错过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最好机会。 如今的形势明显发生的逆转。解决大小非问题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了大小非的手上。大小非减持股份,完全是按股改时的契约而行。管理层在交易方式上的修补,又如何能改变得了大小非减持的压力呢?毕竟大小非的持股成本太低了,支付的对价又太少,如今不论按怎样的市场价格来减持,大小非都是暴利,这能让大小非不产生减持的冲动吗? 所以,要解决大小非问题,证监会是很难拿出灵丹妙药的。这个问题将会是今后几年困扰中国股市的绝症。由于证监会在大小非问题上已经失去了话语权,所以,大小非问题只能是看大小非尤其是大股东的脸色行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小非问题上,现在更应该要强调的是大股东的责任感与良知,是大股东的自我约束。在这方面,美的电器大股东主动延期限售股解禁、TCL大股东表示不抛解禁股的做法,无疑为其他公司的大股东做出了榜样。但这显然不能成为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普遍性做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