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的来来往往红太阳吡啶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0:06 经济观察报

机构的来来往往红太阳吡啶故事

  胡中彬 赵娟

  资产注入的主题永远都是吸引人的,即便看来还只是幻象。

  半年前,红太阳(000525.SZ)大股东有关人士“资产注入”的言论吸引了一波机构,但最终在“戏言”的澄清说明中不欢而散。

  如今,又一波机构鱼贯而入,将赌注押在“上半年资产注入”的传言上。即便目前已经被套近40%,但这些机构依然坚定相信:手中的红太阳即将“升起”。

  私募押宝

  2007年底,红太阳的股价仅约14元,但从当时开始,该股在大盘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仍走出一波逆势上涨的独立行情。虽然当时农业板块的喧嚣带动了其股价的飞跃,但显然,红太阳的股价上涨得更为凶猛。

  2008年1月下旬,红太阳还连续拉出了多条大阳线,交易量也呈现出几倍的增长,最高价曾达到25.86元。

  “当时也看到了股价的异动,料到是有大资金进来,但并没有机构和我们沟通过。”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董事会秘书邹峰时他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1月22日红太阳股票交易波动,买入前5名全部为机构。当日,该股总买入额达2.5亿元,列第一位的机构买入额达1.1亿元。机构不约而至。

  而本报获悉,当时许多私募基金的买入量甚至超过亿元。

  但是,机构杀入并未带给红太阳持续稳定的高股价,相反,在大盘拖累下,该股股价不断走低,机构悉数被套。4月18日,红太阳一根阴线跌至12.46元,较两月前下跌了约40%。而按照1月22日一天机构买入的金额计算,机构目前已浮亏近亿元。

  “这种概念股遇到市场走低的时候,容易跌得很惨。”某基金经理表示。

  本报了解获悉,1月份进入红太阳的机构主要以私募基金为主,亦有少量公募基金进入,目前这些机构基本上还未撤出,而业内传言王亚伟掌控的华夏大盘亦在一季度进入该股。

  印钞机的诱惑

  事实上,让机构对红太阳如此痴迷的,是一个陌生的化工名词——“吡啶”。红太阳集团两个吡啶项目,正是市场传言将要注入红太阳的优质资产。

  红太阳股改期间,其董事长曾表示,尽快把农药中间体等相关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这一“诱饵”成功吸引机构入驻,资料显示,当时有多只基金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基金景阳、大成价值增长基金赫然在列。

  “吡啶资产的注入能让公司翻几番。”有买入红太阳的私募人士表示,已经投产的1.2万吨吡啶生产线,正常开机每天可获纯利100万-150万元,即年净利润5亿元以上。而新投资3.8亿元的2.5万吨吡啶新项目原计划2007年底顺利投产,年净利润保守估计也会突破10个亿。

  事实上,如果仅依靠红太阳公司现有的化肥和农药产品,每年创造的净利润只有六七千万,发展空间亦不大。

  随着红太阳之后澄清公告的发布,其股价应声而落,机构在与公司的博弈中败下阵来。而有报道称,其间部分机构曾以红太阳 “迟迟不履行股改承诺”为由向监管机构提出了申诉。

  而今,一场新的博弈又拉开序幕。

  “有一些人士去实地调研过,最开始传言是4月份注入资产,但现在又推迟到了下半年。”有私募人士表示,红太阳已在安徽设立了马鞍山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4000吨/年毒死蜱项目,而毒死蜱正是以吡啶为原料的下游产品,从解决关联交易的角度,集团的吡啶资产也有望很快注入。

  而有市场人士认为,机构的大举进入和拉升股价实际上是机构在向公司施压,后期再不断砸盘逼宫。但是,已经有过与机构博弈经验的红太阳公司似乎并不容易妥协。

  但邹峰却表示,今年没有同机构沟通过,而对于吡啶资产何时注入仍然没有最新的进展。

  “这块优质资产的注入非常值得期待,我们会坚定持有。”买入金额上千万的北京某私募人士表示。似乎,被套的机构们仍然相信这个印钞机就要到手了。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红太阳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