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必须救市但不用猛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04:17 新京报

  ■ 今日推荐

  需要“救市”的理由显而易见,A股市场从来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股票市场,行政管制、政策调控的身影从来没有在市场中淡出。从新股发行、再融资等的行政审核,到基金发行规模与仓位的行政“窗口指导”,再到印花税等税收制度演变为调控工具,乃至对股市具体点位风险与价值的评估,行政调控力量时时刻刻都在显示着它的存在。

  也正是因此,如同A股市场暴涨之时,投资者屡屡听到管理层关于风险提示和看到调控动作一样,在市场暴跌之时,反向的“救市”举措同样也不可缺少。

  但是,投资者不宜高估“救市”政策的实际意义。事实上,印花税调降对于降低实际交易成本的作用并不大;而股指期货根本不具备改变市场趋势的功能,反而有加剧趋势的作用。因此,包括融资融券等措施在内,短期的“救市”动作固然必要,但未必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实际的收益。如果市场趋势无法改变,这些“救市”政策最直接的作用不过是反弹逃命的良机而已。

  “政策底”只能锦上添花,却无法雪中送炭。我们需要政策“救市”,但救市的对象理应是长期的市场信心。市场的信心在于上市公司收入如何才能提高。笔者认为,单纯从挽救市场信心的角度看,相关调控部门对此完全有章可循,其核心的方式就是财政让利于民间,让利于企业。

  海外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宏观税负位居世界前三。尽管对此数据不乏争议,但当前我国企业总体税费负担之和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国外经济衰退、国内从紧调控的2008年,面对这个“最困难的一年”,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因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回报的担忧,让长期价值投资者调低了对股价的合理估值,选择了对股票的放弃。而从近些年的财政收入状况看,以往年度企业的经营业绩贡献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现在理应是财政反哺社会、反哺企业效益的时候了。通过减轻企业赋税、实施财政补贴等方式,能够让国家财政与微观企业共渡难关,让上市公司收益获得实质性的提升。这不仅是维护投资者信心、维护证券市场信心、维护国民经济信心的必须,同时本就是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不可推卸的天职。

  或许,在激进者看来,这样的“救市”举措是如此的软弱,对于短期市场行情的提振作用很难奏效。但对于当下羸弱不堪的市场信心而言,猛药的效果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精心细致的调理才能让市场的元气真正恢复。

  □马红漫(摘编自4月9日《南方都市报》)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