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府救市不会自陷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4日 21:40 中国经营报

  中国股市一路下滑,创下近期世界跌幅之最,救市还是不救市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话题。理论上的难题在于,政府出手调控是否会陷入政策市的泥潭?笔者认为答案是不会。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背负政策市的骂名,此次股市大挫如果政府施以援手,岂不是坐实了政策市的指责?这使有关方面避嫌唯恐不及。抱持这种想法在逻辑上属于偷换概念,在实践上会导致失去股市发展良机,最终使中国股市无法走出政策打压、投资者失去信心、政策不得不出手的轮回。

  我国的资本市场需要以政策之利来挽救政策之弊。第一,需要正本清源。由于中国股市出生之初就带有先天的行政痼疾,因此,必须在市场实践中一步步调整,最后实现市场手段的灵活与行政监管的平衡,将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正确匹配,这就需要从管理层到投资者具有共同的做强资本市场的信念,与稳定的市场环境。市场的大起大落,投资者的信念屡经挫折,市场往往会变得极为功利,投资者往往会变得极端投机,这与政府所鼓励的价值投资刚好南辕北辙。

  第二,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属于严厉管制下的市场,甚至可以说管制过度。政府在基本垄断一级市场的情况下,所能做的只有两点:或者管制二级市场的价格,使市场由行政定价;或者放开一级市场的垄断制度,实现市场定价。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在垄断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上市、企业融资审批的情况下,片面强调开放二级市场,这实际上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一级市场投资者买单,是最大的市场不公。

  第三,在任何一个国家,当融资能力与投资回报一齐丧失的时候,就是信心危机来临之时,政府必须,也应该出手挽救市场失灵的局面,虽然各国的具体手段有所不同。美国对付次级债危机是如此,在东亚金融危机时我国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也同样联手应对危机。目前我国股市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内突然下挫一半,面对资金急剧收缩的市场雪崩,政府出手应对危局,是政府能够尽也必须尽的责任。

  因此,呼吁政府出手调控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在呼吁制度的完善,市场的平稳,给投资者以信心,同时为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有人认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热情过度,会增加中国经济的通胀风险,会导致实体经济虚弱。正是因为打压资本市场有利于抑制通胀、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国实体经济的理论大行其道,打压资本市场常常占据技术制高点。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所谓打压资本市场能够抑制通胀的说法得不到经验支撑。从历史上来看,在CPI上涨期,A股市场有起有落。我国政府的几次著名的政策救市的时间窗口反应了这一点:1994年救市,当时我国CPI为24.1%;1999年救市,我国CPI负增长;2001年救市,CPI为0.7%,2002年甚至陷入负增长。反过来,每次股市挤泡沫,并不一定能带来通胀的下降。

  相反,资本市场的高效配置能够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为优质的实体企业带来通畅的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目前通胀的实质是生产率下降导致的供给不足,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低效就是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扶持市场化的高效融资渠道,既是发展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也是提高实体经济效率的好办法。

  “打压”资本市场同样无法解决流动性泛滥的问题,因为这是由疲弱的美元和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制度所决定的,靠打压资本市场解决流动性,就是皇帝生病太监吃药。如果资金不流向股市,就会流向其他投资领域,如楼市或者大宗商品市场,或者被毫无效率地窖藏起来,这是现代经济生活不可想象的低效现象。

  投资者有权利通过选择优质上市公司得到回报,他们不该被视为投机者屡遭重挫;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加以善待,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强大的资本市场将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与货币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叶檀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